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9
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我们通过多次大震的实地考察并对观测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认真研究后发现,粗看时地震序列的形象尽管千姿百态,但它们间仍存在一定共性。中国大陆浅源...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来源:地震科技情报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来源:山西地震 年份:1985
本文据华北大震的逆时针方向迁移、强震的重复性、山西大震的发生时段、重复同期及现今状态的分析,指出山西地震带发达大震危险性的依据是:华北晚期强余震比较活跃、华北的应...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来源:山西地震 年份:1988
山西是我国华北的强震活动区,历史上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其中临汾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破坏性大和复发性强的特点,自公元649年至1813年曾先后发生7度至11度地震9次以上.临汾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来源:地震 年份:1987
地震预报在长、中、短、临四个阶段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长期预报无疑对工程建设与城市规划有重要作用;中期预报是划分地震危险警戒区和进一步做短、临预报的根据;而短、临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来源:山西地震 年份:
简述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编辑目的和它对工程建设、编制地震目录与提供地震烈度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介绍了郭沫若院长没有及时回复庆松光雄来信的原因和过程,在3个方面评述了庆松光雄教授的不同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刘杰, 来源:山西地震 年份:1992
本文以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为依据,详细分析了山西带的地震活动资料,认为其具3个特点:①地震强度大频次高;②地震重复性强;③大震都发生在华北活跃期的后期。对目前山西带的地...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智,吴开统,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9
本文在G-R(logN=α—M)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用b值横截距法预报地震序列强余震的震级。选用我国1966—1986年21年内有完整资料的58个Ms≥5.0地震序列,用b值横截距法进行预报检验...
[期刊论文] 作者:陈荣华,吴开统, 来源:地震 年份:1994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地震列类型的早期特征。得到了利用地震序列第一天特征来判别地震类型的两个指标:地震频度N和震级级差△M。研究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简单明了,使用方便,且具有较好......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智,吴开统,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6
本文用不同种类不同尺度的岩芯模拟了不同性质的障碍体,在单轴压力下研究了多个不同障碍体分布在岩石介质上不同位置时的性质和作用,探讨了多个障碍体对地震破裂扩展面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智,吴开统,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8
本文在Asperity模式和Barrier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另外一种不均匀体模式——障碍体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除证实了我们以前做过的单轴压力下模拟障碍体...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 彭克银,, 来源:地震 年份:1996
详细讨论利用地震现场提供的1天、3天和7天观测资料,预测地震序列类型和最大强余震震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47个M≥6.0地震的地震序列实例检验表明,利用7天内的观测资料,准确率可达到85.1%。因此......
[期刊论文] 作者:修济刚,吴开统, 来源:西北地震学报 年份:1989
近年来国际上常使用体波震级m_b,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各种地震报告中一般都有m_b值。1956年古登堡—里克特提出体波震级公式...
[期刊论文] 作者:焦远碧,吴开统,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0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李文喜,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
极震区的烈度分布是由主震和大余震产生的。最重的地震灾区为余震区,其范围可由震级与地震区烈度的统计关系求得。在震级与震中烈度关系中,初期余震的烈度略高于主震,晚期强余震的烈度比主震的低。不同烈度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可通过烈度与损失率曲线进行评估。强余......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焦远碧, 来源:地震学刊 年份:1991
根据现有中国地震台网的实际情况,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能力,提出地震台网的优化原则和实施方案。文中评述了近年来中国地震台网的发展和现有的监测能力。在西藏、...
[期刊论文] 作者:吴开统,修济刚,,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1989
前言1935年里克特提出以地震震级作为衡量地震大小的定量方法,是地震学发展中的一次重大进展。它改变了已往用震中烈度作为量度标准的做法。震中烈度I_0的定性评定,主要依赖于地面受到的宏观破坏程度,而且受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表介质的影响很大,地震震级M则是......
[期刊论文] 作者:程海旭,吴开统,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1995
花岗岩在固体围压三轴压缩下破裂,然后沿主破裂面摩擦滑动(粘滑或稳滑),实际后我们将样品从围压介质铅中剥出来,做成显微薄片。在20倍显微投影仪下观测其主破裂及裂纹系分布,用尺度法......
[期刊论文] 作者:程海旭,吴开统,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199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地震复发间隔研究的现状,系统整理了中国大陆活断层滑运速率,已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及古地震复发间隔,结果表明,在滑动速率较在的活断层发现的古地震复发间隔较短......
[期刊论文] 作者:程海旭,吴开统,,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92
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多次发生强震称为重复地震,按空间位置的分布,重复地震可分为原地重复、带内重复和构造重复三种。两次地震的震源区相连,极震区重迭称为强震的原地重复,如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和1695年的临汾地震。四川鲜水河地震带曾发生一连串强震,如192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