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5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海南师院学报 年份:1992
席幕蓉女士是当代台湾的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画家。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她以其诗作的独特风格震动大陆诗坛,诗集之畅销达一百万册以上,导致“席慕蓉热”;造成...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79
这首五律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据说青年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名落孙山。于是,他就漫游齐、赵(春秋时的齐国在今山东省,赵国在今河北一带...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3
六十年前,我在北平上大学,创办过《小雅》诗刊,呼吁过国防诗歌,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对日寇的侵犯是颇为敏感的。但对瞿秋白在1935年6月18日的被害,却因国民党政府...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77
【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自嘲》一律中的一联警句。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即三十五年前,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就对这两句诗作了精辟的解释,并发...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0
正如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一样,从“五四”前后兴起的我国的新诗也是在比较、斗争中前进的。在二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9
【正】 一“文学是人学”,这一融会高尔基的文学观点的命题,曾在五十年代后期受到批判。经历三十余年,我们的文艺界对它逐渐形成了“共识”,已经表示认同,一致接受了。如果我...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大概是1979到1981年前后,随着一批写所谓“难懂”的诗(有人贬之为“朦胧诗”)的青年诗人崛起,文艺界展开过能否抛弃文学传统,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使中国文学“现代化...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2
从开国到“四人帮”粉碎之后,约三十年的时间,我国文艺界虽然在谈到“双百”方针时,经常提及风格与流派这些字眼,却很少甚至没有出现过探讨风格与流派的专题论文,至于关...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诗的题目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指作者何其芳,也指和作者观点相同的人。因此,“我”是大我,不是小我。诗必有我。王国维说:诗有“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海南师院学报 年份:1999
时下文学评奖及文学评论往往回避艺术风格和文学流派等问题,难免流于粗陋、空疏,本文阐发了风格与流派的确切内涵及其对文学作品价值评定的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2004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一篇自传性散文,其中有一些内容和词语在理解上还存在分歧,特略抒所见,以资交流。一、文章为什么要从批判所谓"清国留学生"开始? 本世纪初,日本东...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3
【正】 客:近年来读到你的一系列论文,阐明想像与联想的区分。过去,我是把二者混称为想像力的,只知二者有联系,却不明白二者还有区别;至于这种区别,对文艺创作与鉴赏,特别是...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4
可贵的求实,难能的突破──喜读叶楠的《瞿秋白评传》吴奔星瞿秋白,我党的早期领袖,1935年6月18日英勇就义,至今已近60周年。在第一、二届江苏省瞿秋白研究学术讨论会上,我曾指出:秋白是党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正】 《野草》是出现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开始这一段时间内的最早的一部散文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它写于1924年9月到1926年4月。当时是自有...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正】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文学艺术有风格.我国有句成语:文如其人,表明文章的风格反映作家的人格,作家的人格也影响文章的风格.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有文品,诗有诗品."品"就...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绍兴师专学报 年份:1990
《肥皂》写于1924年3月,收入《彷徨》,是鲁迅认为自己的小说“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的作品之一。但很奇怪,却不为某些文学史家所注意,有...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0
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战斗的一生,除了以号称“匕首”“投枪”的杂文作为批判旧世界的武器外,还以他的光辉的诗篇和精辟的诗论,批判地主资产阶级文人散布的种种唯心...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3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原名寿彭,字半侬,后改半农,江苏江阴人。一九一六年前后在上海工作,与“鸳鸯蝴蝶派”作家往还,著译都用文言,笔名半侬。一九一六年后,应聘北...
[期刊论文] 作者:吴奔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1
联想与想象是作家,尤其是诗人,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缺乏联想与想象,一切艺术技巧都要枯萎或瘫痪。可惜的是,古今中外的诗人或诗论家,对联想与想象,只认其“同”,未辨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