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5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吴多洋,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份:2017
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广泛栽植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相应年限的自然恢复植被为对照,在研究不同林龄刺槐林地的林木生长、林下植被与土壤水分与养分变化特征的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多洋,焦菊英,于卫洁,,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7
为探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恢复15年后刺槐人工林及自然植被的恢复特征,对安塞县三个流域"退耕还林"后栽植的15年左右刺槐林与林下植被及对应的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调查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进,胡澍,焦菊英,吴多洋,,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7
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区两个典型侵蚀环境下的小流域即黄土区坊塌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流域退耕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SOCC)、有机碳密度(SOCD)在同一侵蚀环境不同群落下的变化以及在同一群落不同侵蚀环境......
[期刊论文] 作者:刘姝彤, 焦菊英, 胡澍, 吴多洋, 邓娜,,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8
针对2013年暴雨后旱柳在两个淤地坝坝地内成片密集生长的现象,对两个坝控流域内旱柳生长分布特征及繁殖方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1号淤地坝控流域内的成树与幼树分...
[期刊论文] 作者:宗小天,焦菊英,吴多洋,寇萌,徐倩,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22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下幼苗更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而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刺槐林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在陕北安塞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10 a,20 a,30 a,40 a)的刺槐林下共设置8个典型样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林下幼苗的物种组成、密度及月动......
[期刊论文] 作者:吴多洋,焦菊英,于卫洁,徐海燕,陈一先,,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2017
以陕西省安塞县2000年左右退耕栽植的5种不同密度(830~3330株/hm2)刺槐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栽植密度对刺槐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
[期刊论文] 作者:邓娜,王红雷,胡澍,吴多洋,寇萌,焦菊英,, 来源:干旱区地理 年份:2018
土壤无机氮的可利用性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植被演替进程的关键因子之一,尤其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更为重要。因此,采用时空代换法,通过选取不同退耕年限(10 a、20 a、30 a、40 a)的刺槐林地及相邻对照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刺槐林在生长季(4~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