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6
《倩女离魂》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的代表作,其艺术特色尤为人们所称道。郑光祖,字德辉,祖籍平阳襄陵人。他的作品,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如九天珠玉”,“...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8
“剧诗”说与“物感”说在张庚同志的戏曲美学理论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分别研究它们的内蕴与价值,并把两者联系起来加以探究,将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剧诗”说是张...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8
独树一帜的中国戏曲艺术,在近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戏曲观众。在这持续的培养、接受、适应、被适应的相互影响和经常的反馈过程中,...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沉寂多时的当代中国戏曲问题又引发了热烈的争议是件大好事.2003年仅杂志就以"当代戏剧之命运"为议题发表了36篇文章.2004年又以罗怀臻的文章为...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在清除了“四人帮”这伙蠢虫之后,又获得了上演和研究郭老杰出的历史话剧作品的自由。我们不但可以研究他重庆时期与建国以后创作的极为成熟的作品,还可以探索郭老早期...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91
新时期十年来话剧艺术的变化发展是十分明显的,而其中的“新潮话剧”尤为突出。在进行阶段性研讨的时候,结合这方面丰富的艺术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兴衰规律,将有助...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5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心雕龙·时序》),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酝酿、发育,从宋、元之交产生完整的戏曲剧本计算,至今已经有八百余年了。其间,戏曲剧本产生并发展了全...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5
“话剧加唱”是在扩大戏曲现代戏的题材范围、思想深度时所进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上的探索,意在继承戏曲的表现手段与手法,在此基础上,向姐妹艺术,主要是话剧,借鉴一些可行...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8
《狗儿爷涅槃》的结构与传统的话剧有显著的不同,有的同志认为它摸索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凝聚转向松散,从单一转向繁复,从外部转向内心,从限制转向自由,是小说在向戏剧渗...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8
谭鑫培的美学精神○吴乾浩历史是公允的。人们对于京剧发展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最终会给予恰当与足够的评价。迷雾总将散去。谭鑫培位居京剧形成期“老生三杰”之列,曾......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1990
傩戏是中国民族戏曲中的一个特殊种群,有独特的发展道路,非同一般的形态特征。从目前已经知道的二十几种傩戏看,涉及十来个民族,地跨十几个省、自治区;在傩戏种群中的具体子...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0
一个时期以来,京剧“音配像”取得显著成绩,已形成特定的观众群。本文试图从整体规律性探讨“音配像”的若干问题,以期该项工作日臻成熟,多出精品。...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9
我不赞美“商业戏剧”.但是,“商业戏剧”是一种客观存在,为此需要作冷静地分析,以促使其健康地发展.“商业戏剧”的根基在于充分发挥戏剧所可能具有的某些类似商品的性...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8
云南是少数民族戏曲的大省,戏曲资源丰厚,发展态势呈上升状态,本文从云南少数民族戏曲的特质与个性、云南少数民族戏曲中遗传与变异的适当配比、云南少数民族戏曲多元化的自主创......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群言 年份:1993
岁末的荧屏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京剧热。由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京剧》杂志举办的"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的决赛五场直...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写作某一艺术样式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具有断代史性质的专门论著,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集合若干种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对这一阶段的若干学科、多种艺术样式,在中国的流传、发...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7
【正】 为了以有限的艺术手段去反映无限的生活,不得不在部分写实的同时,求助于虚拟与变形。怎么样充分利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借助一定程度的虚拟,诱发观众的想象,...
[期刊论文] 作者:吴乾浩,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9
京剧观众群体由一般、戏迷、票友三个层次组成,他们各有不同的审美特点,习惯有“看热闹”与“看门道”之分,但须辩证看待,适度引导,培养更多的人具有欣赏京剧艺术的审美能力,以促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