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叶季铭,, 来源: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1979
心向量图上QRS环体前移或在右胸导联上出现高的R波可见于右心室肥厚、后壁心肌梗塞、“A”型预激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但某些正常人群中亦能见到此类图形。过去视为是正常...
[期刊论文] 作者:叶季铭,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80
[期刊论文] 作者:颜和昌,叶季铭,, 来源: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1980
文氏周期是指P-R间期随每一心搏逐次延长,直至P波完全不能下传,出现一次心室脱落,同时R-R间期有逐渐缩短的现象。2:1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是每隔一个P波,即有一次不能下传,但凡...
[期刊论文] 作者:颜和昌,叶季铭,, 来源: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1979
综述近年来,临床与实验观察证实有二种心率依赖型束支传导障碍一种发生在心率快速时,又称第3位相束支阻滞;另一种出现在心率缓慢或较长的舒张问期后,又称第4位相束支阻滞。...
[期刊论文] 作者:颜和昌,叶季铭,, 来源: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1982
房室传导空隙现象(Gap Phenomena)是指心动周期某个时限内出现的房性激动不能传入心室,这一时限称为空隙区,而较早或较晚发生的房性激动却能下传。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前向或...
[期刊论文] 作者:费云捷,叶季铭,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范永康,叶季铭,薛建中,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65
[期刊论文] 作者:Watanabe Y,颜和昌,叶季铭,, 来源: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1980
在前一章中,阐述了第三位相阻滞的概念和讨论了它在解释各种心律失常起因中的应用。并且指出,虽然这一名称在晚近才被引用,但其基本机制或不应期,在心脏生理学方面早已熟知...
[期刊论文] 作者:颜和昌,徐君镛,叶季铭,, 来源:心电学杂志 年份:1982
心房激动循房室结、希氏束、浦顷野系统后达心室,但也可通过异常的房室结外旁路下传。此外,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存在副房室结,或具有房室结样组织也可能作为房室传导通路...
[期刊论文] 作者:颜和昌,徐君镛,叶季铭,, 来源:心电学杂志 年份:1983
房室多径路传导常为多种心律失常发生的基础。现就其与临床联系作一介绍。一、发病情况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可表现为二种不同长短 PR 间期、单个折返心动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时...
[期刊论文] 作者:费云捷,徐君镛,叶季铭,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81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秀,叶季铭,张洪熹,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66
通气功能不足使肺气肿併发的二氧化碳麻醉的治疗是一个困难问题。因为通气功能不足可同时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给氧能提高血氧饱和度并解除缺氧引起的组织损害,但是缺氧的解除减少了经颈动脉体等处化学感受器传入的缺氧性冲动,降低了呼吸中枢兴奋性,使通气......
[期刊论文] 作者:范永康,叶季铭,王豫廉,薛建中,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65
[期刊论文] 作者:储绍琳,叶季铭,孙仲伦,何湘帆,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80
[期刊论文] 作者:费云捷,张洪熹,张大维,叶季铭,顾嘉韻,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秀,叶季铭,时毓民,顾正明,焦东海,夏志伟,,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1966
国产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具有洋地黄类药物相似的强心作用,而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毒性消失快,与哇巴因有累加作用,适合于作“洋地黄耐量试验”。本药对心脏作用明显,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李海昌,瞿鸿杰,陈建云,楼大达,徐乐琴,叶季铭,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叶季铭,费云捷,孙仲伦,顾嘉韵,赵易竞,陶维澈,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年份:1979
[期刊论文] 作者:孙仲伦,张大维,费云捷,张洪熹,叶季铭,舒晓东,顾嘉韵,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叶季铭,费云捷,张洪熹,舒晓东,唐燕章,李海昌,苏澄柏,夏宗龙,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198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