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1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方苞的《狱中杂记》,透露了清代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象。写得言简情实,典型性很强。人们都说它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时代“司法”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正】 “民为邦本”,这一凝聚历史经验的古训,历来为贤明的君主所重视。明太祖朱元璋对此体会最深,在实践中贯彻也最认真,并且卓有成效。他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同时又不断强调...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正】 北魂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主修国史的司徒崔浩被族诛,成为直笔史官遭受惨祸的突出事例。崔浩的死因,由于史书语焉不详,后代学者又生种种推论,直至现在出...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1
【正】 李渔及其作品,当今越来越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然而“性龌龊,善逢迎”的传闻,当初虽只出于一二人之口,三百年来,人云亦云,影响实在不小。对此,历来有人辩正,但尚未...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2
【正】 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公元1611),一岁(虚龄)。注:李渔生年,据自述年纪推算。兰溪敦睦堂《龙门李氏宗谱》(下简称《宗谱》)云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戍。八月初七日生。注:...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我们中华民族有尊师的优良传统,这对精冲和物质的文明,曾经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历史上,并不是任何时候教师都受到尊敬;也不是任何教师都值得尊敬。只要读一读唐代韩愈写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文献 年份:1988
【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掾曹名臣录》一卷,续集一卷,明王琼撰。'此说可能有误。《提要》曰:'是编乃琼官南京户部侍郎时,见诸吏中有知琴书可教诲者,因...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7
夫资格者,吏部之准绳也,使尽屏弃之,大匠立见血指矣。然四海之大,望人致治,朝廷方以重仔畀我,而我斤斤尺寸,能胜任而快愉乎?故资格不得不破,无容再计而决也。然非明则不知破,...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正】 通俗文化大师提起李渔,人们就会联想到戏剧,因为他是著名的戏剧理论家、作家、导演。说到《无声戏》、《十二楼》,人们又不能不承认他是小说家。李渔评过许多文艺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7
【正】 明朝隆庆六年五月,穆宗逝世,他儿子神宗即位时,还是个十岁的娃娃。大学士张居正受先皇顾托,辅佐幼主,治理国家。十年之间,励精图治,终于做到“海内肃清,四夷慑服,太仓...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李渔(笠翁),这位17世纪的通俗文化大师,在戏剧、小说、出版等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三百多年来,他始终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并因此而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正】 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文人袁枚,在诗文、史论、说部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作为诗人,他九岁开始学习写诗,到了八十高龄,仍然乐此不疲,可谓终生嗜之。他集创作、评论、...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李渔原籍浙江兰溪,自称生于江苏如皋。他一生七十年间,曾居家如皋、兰溪、金华、杭州、南京,最后归隐杭州西湖。 大约清顺治?年(1650),李渔举家从兰溪故乡移居杭州,时...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读书 年份:1981
李渔,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初著名的戏剧作家和理论家。他的著作很多,除戏剧外,还有书序、传记、史论、杂说、论赞、碑铭、诗词等,共几十种。他还开过芥子园书铺,编辑、刻印了许多书、画。在中国文化史上,李渔是一位有过重要贡献和影响的人物。  李渔的作品,在当时就“......
[期刊论文] 作者:单锦珩, 来源:读书 年份:1980
王安石看到他的朋友龚深父写《春秋解》、学生陆农师写《春秋后传》,遇有无法解决的疑难,就说那里是缺文,于是讲了一句笑话,说:“缺文若如此之多,则《春秋》乃断烂朝报矣。”这话后来被他的政敌抓住了,硬说王安石“诬经”、“诽圣”。  但王安石其实是尊经而贬传的,他......
[期刊论文] 作者:沈雨梧, 单锦珩,,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序幕。她不仅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而且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 “一定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沈雨梧;单锦珩,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0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编者,在《粤东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前言中,就说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广州附近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声”。那时的一些中国近代史著作(包括各级学校历史课本)也持同样看法。这种观点,一直延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