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6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游侠诗于建安时期进入士人手中,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来看,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游侠形象的写实和理想化改造的并存。建安诗人表面上描写游侠,歌唱游侠,其精神实质则是借这一...
[会议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 年份:2004
把一些并非游侠诗的诗歌当做游侠诗,这是游侠诗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游侠诗和非游侠诗相混淆的情况下,来探求游侠诗的实际,自然不会纯粹和彻底,甚至于差之毫厘而谬以...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4
盛唐诗人热情礼赞任侠精神并非意在单纯地抒发对游侠的顶礼膜拜之情 ,其真正旨归在于借游侠以表现他们狂热的入世激情。即对生活的激情拥抱 ,意欲效功当世有用于社会的热烈情...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梁陈时期,很多诗歌中的游侠形象失去了魏晋时期的雄强刚健风貌,普遍被披上了风流倜傥、悠游享乐、极尽人世风情的绮丽色彩,显得浮华萎弱。游侠形象的绮丽化使这些诗歌大大降...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唐诗中的很多“轻薄儿”形象,其身份已不是传统的贵胄公子,而是活跃于通都大邑的游侠少年。诗人继承了《轻薄篇》的批评精神,借“轻薄儿”之名,对游侠少年的一些失当行为进行了批......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为游侠树碑立传,并对自己的游侠观作了系统阐发。他将游侠的精神特质概括为"侠客之义",其内涵包括一言九鼎、诚实守信的人格,急人之难、舍生取义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中国古代的文人永不消歇地歌赞游侠,实质上是借以抒发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积极入世之情。文人与游侠精神的紧密关联有其深层的文化原因,那就是儒与侠这两种文化形态的相通与...
[学位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4
游侠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产生之日起,他的精神就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其节概风义千载而下一直为世人仰慕钦赞。游侠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从先秦......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3
在游侠诗研究中,一直以来,有研究者只是着眼于诗歌或诗歌中人物某一方面,便片面判断,将一些非游侠诗当做游侠诗去讨论,以进行相关研究。这一问题,实在是游侠诗研究中一个较大...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4
汉代游侠歌谣产生于侠风炽盛的背景中,真实而且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游侠存在的种种情况,开启了后世文人的游侠诗创作,是认识游侠诗发生发展的珍贵资料....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中国古代的文人永不消歇地歌赞游侠,实质上是借以抒发其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积极入世之情.文人与游侠精神的紧密关联有其深层的文化原因,那就是儒与侠这两种文化形态的相通与...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五陵”是西汉陵邑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成为权力、富贵的象征,“五陵少年”名义上看便是出身于这个权力、富贵之乡的少年群体。其实,唐诗中所描写的“五陵少年”往往是一个泛称,它已经超越了其固有的区间概念,指代的是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游侠少年。......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据陈铁民先生《王维集校注》,王维诗的题注共计32条,概分七类。本文对这些题注作了整体研究。认为:王维诗的题注有王维亲书者,也有其同胞兄弟王缙及后之校者所加者。就出自王缙及后......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袁磊,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苏轼一词既出,历朝历代文人词客步韵如火,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登高、怀古、别离、隐逸、祝寿等等无不涉猎.而归之一处,均借步韵以抒发胸中块垒.从而构...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袁磊, 来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既出,历朝历代文人词客步韵如火,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登高、怀古、别离、隐逸、祝寿等等无不涉猎。而归之一处,均借步韵以抒发胸中块垒。...
[期刊论文] 作者:刘飞滨, 李文玉,,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李白交游“五陵豪”是在一系列投谒失败后另辟蹊径继续寻求进身之阶的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个问题,从“五陵豪”的特殊身份、李白当时所作的游侠诗及李白对“五陵豪”的...
[期刊论文] 作者:何光涛,刘飞滨,,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8
元杂剧"尾声"名称繁多,各个"尾声"的句式也非常丰富。这种丰富性给读者常常带来很多困惑。比如,它们究竟有没有固定的谱式?它们究竟属于何种宫调?它们具有哪些特性?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江秀玲,刘飞滨,,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7
墨学“十论”是墨子针对上层统治者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一体系中,“兼爱”“非攻”是核心,表现出墨学思想“兼爱交利”的根本理想旨归,其他诸论是围绕这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