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医学与哲学(B) 年份:2013
大量的证据表明包括抑郁和焦虑在内的精神心理问题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双心医学的流行病学显示,抑郁好发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并使心血管疾病预后恶化。在中国的双心疾病识别...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2008
脑钠肽检测为急性呼吸困难、慢性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急诊科病人危险分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有条件的医院普遍开展,但操作个性化,各医院间很难互认。为了...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2006
溶栓治疗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溶栓治疗时,当前指南不仅推荐溶栓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而且建议常规使用普通肝素(UFH)。但是使用UFH需要频繁监...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是生物标志物大发展的30年。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疾病的首要死因后,心脏生物标志物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作出重要贡献。大量研究证实,有100多种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山东医药 年份:2012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或是抑郁状态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现有证据验证了早期的临床医生的猜想,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脏病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此外还...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2013
双心医学(psychocardiac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关联,也包括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年份:2008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问题和心血管疾病可以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共同导致患者预后恶化,二者的共病问题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目前在临床非常常......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刊 年份:2007
临床上胸痛为最常见症状,这部分患者多首诊于心内科门诊。在传统的单纯生物学模式下,胸痛的发生因其部位常与心脏病、肺脏疾病、食管疾病等联系在一起。由于心脏病具有发病急、......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年份:2010
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老年患者中精神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的共患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的特点,使得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刊 年份:2015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界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健康医疗质量,生活质量逐渐被引用为评价心血管病疗效的指标。此外,近40余年的研究表明,心血管康...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年份:2014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巨大的生活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心血管病和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且常常共病存在。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有的精神心理特点,并且...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年份:2016
近年来,心血管学科发展中的"双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关于精神心理因素引发心肌缺血的研究日益深入。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可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原发病因和危险因素,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养生大世界 年份:2016
我们曾经收治过一位得了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第四次心梗时,到我院就诊。患者已经放了五个支架,每一次心梗发作对其来说都是巨大的痛苦。自第二次心梗后,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生活;血糖、胆固醇等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但患者还是发生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心肌梗......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年份:201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药物等治疗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治冠心病。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冠心病常常与焦虑、抑......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年份:2016
最近几年",双心"医学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关注"。双心"指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障碍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因精神压力引发的心脏病占冠心病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医药前沿 年份:2014
以前的观点认为,心脏病是“男人病”,女性风险较低。但在过去十余年中,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逐年下降,女性不但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上升趋势。目前,心血管病已超脑卒中和肿瘤,成为导致女......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医药前沿 年份:2014
不同的年龄段,高血压特点不同,降压重点和应对方法也不同。根据年龄来降压,能帮助我们在“抗压”路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200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7年3月8日批准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的新适应症:治疗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这是迄今......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2006
尽管全球2型糖尿病(DM)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快速持续升高,但是最近一项国际调查发现,全世界大部分人仍然不了解那些使他们很有可能患上这些疾病的因素。27个国家的11353人,包括了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梅颜, 来源:中国医药导刊 年份:2007
记者:林教授您好!第九届岭南会即将在广州召开,岭南会作为跨学科、国际化、大规模、高水平的心血管病学术盛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据悉,岭南会将更改为南方会,您能给我们介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