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1
20年来广东的麻风复发每年平均有113.9人,近10年为136.8人,其严重情况不应忽视,因它足以左右我省1995年达标(基本消灭)的问题。建议各级领导和同道们共同努力,加强防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皮防战线 年份:1979
氨苯砜的剂量历来有很大的争论,为了对它的服法和剂量等问题提高正确的认识,现根据氨苯砜的半衰期进行推算,借以估量体内药量的变化,推测血内抑菌浓度,对服法、剂量和停药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皮肤病防治 年份:1983
在首次讨论《DDS 治疗麻风的服法和剂量问题》中,论述 DDS 用三种不同的半衰期(6h、12h、24h)推算三种不同的服法(二次/W、三次/W 和六次/W)和五种不同剂量(每周100、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皮防战线 年份:1980
麻风病用五级分类对临床方面进行分析,国内还未见报告,现将本院四年来入院患者235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合细菌和病理检查,找出分类的各级的特点,归纳起来,探讨临床细菌和病...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皮防战线 年份:1979
大枫子油、及其衍生物的口服,以及后来的注射是第一个治疗麻风有效的疗法,它起源于中国和印度。在20世纪的30年代,不少有关它的疗效的报告,但是随着砜类药的问世,它已成为过...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5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7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60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何锐,, 来源:皮肤病防治 年份:1987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的人感染 LB(麻风杆菌)而发病。患病早期主要侵犯鼻粘膜、皮肤和神经而出现症状,严重的可累及全身,几乎各个器管...
[期刊论文] 作者:杨立刚,刘吾初, 来源: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1993
广东省的麻风流行正日趋下降,为了早期发现病人,我们对近10年来发现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10年来发现病人有六种方式(表1)。门诊发现占62.41%,报病占23.35%,为发现病人...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陈集舟,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6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孙鹤龄,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8
[期刊论文] 作者:刘吾初,黎淦兰,吴其光,, 来源:皮防战线 年份:1982
1975年作者根据人体对氨苯碸(DDS)不同的半衰期和参考鼠垫实验有关DDS对麻风杆菌的抗菌作用,应用三种不同的半衰期(6、12和24小时)推算DDS五种不同的剂量(每周100、200、300...
[期刊论文] 作者:缪廷杰,何梓铭,陈兆义,梁树芳,潘少川,马安权,殷孟超,胡亚美,王淑兰,张学礼,史秀珠,田景昭,杨宝琏,胡亚美,吴振球,王本寅,张学德,李邦琦,王化成,陈学存,张纫华,左世斌,刘春林,陈集舟,李洪迥,刘吾初,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1955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