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委托调解是指法院在立案前或立案后将民事案件委托特定的组织或个人主持进行的调解。截至目前,委托调解仍以司法解释为依据,缺乏正式立法层面的制度确认。不同地区、不同法院...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法学家 年份:2011
在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和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当前语境中,从权力配置的视角对民事诉讼调解进行模式化的分析并提炼出"权力独享型民事诉讼调解"、"权力共享型民事诉讼调解...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13
人民调解解决纠纷、促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功能发挥全赖于其制度实效的获取状况。人民调解制度法律渊源位阶上位化的漫长历程可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制定而暂告一段...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2014
夫妻忠诚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达成的、要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违反忠实义务的一方须实施一定行为的约定。财产给付型、权利放弃型、伤害虐待型、辱骂起誓型和特定行...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2
引发的不可控性、社会化的易发性、原因事实的竞合性和化解依据的渐趋合理性是当前我国医疗纠纷的主要特征。我国各地目前正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实践来化解医疗纠纷这一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东方法学 年份:2018
有关司法确认程序之显著优势与未来前景的研究当前依然十分薄弱,这致使司法确认程序的知名度难以规模性、快捷性地转化为美誉度。与赋强公证程序、督促程序相比,司法确认程序...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1
作为社会矛盾凸显期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典型载体和代表中国司法ADR构建最高水平的制度对应物,委托调解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发展水平不平衡、盲目性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09
研讨民事诉讼程序的多样化应以外部的眼光和系统的视野关注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民事诉讼程序问题。仲裁保全程序中的权力配置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事保全程序的体系合理...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4
委托调解的正当性和制度功能已为司法政策和国家治理政策所肯定。委托调解的实效发挥有赖于其制度要素的合理改进与持续完善。法院的管辖范围和可适用的审理程序决定着其是否...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理论根据是"司法权的社会性",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为司法权的社会性在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妥当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有效地回应了社...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0
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的升高、再审检察建议的广泛采用、民事检察监督以初查民事司法腐败案件为主和民事抗诉吸引力的下降是民事抗诉案件2008年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民事抗诉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法学论坛 年份:2004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比例至今偏低,致使程序的建构意图没能得到实现。从程序运行者、程序利用者和程序运行之监督者的视角剖析成因,有助于探寻到小额诉讼程序依法适用的促进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在司法改革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现实语境中,刑事回避制度必须以人权保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相应的调适和改进。其中,整体回避问题宜通过管辖变更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申请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1
作为民众参与司法机制创新中出现的事物,人民陪审团制可从理顺审判委员会与合议庭之间的关系和提高裁判文书的说理性两方面有效补正合议制的不足;可从扩大成员规模和修正遴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2
从审级控制的进路消除民事案件的同案异判,有利于在更广层面和更深层次上制度性防范因自由裁量权规制不力而导致的权力寻租,使司法权影响下的社会生活更接近宪政理念的实质要...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中国航班 年份:2019
宏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软件的自动程序设计的普及,使用宏程序成为了数字程序设计的最大优势和亮点,宏可以通过模块化的思维结构来计算变量,程序可以切换。在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政法论丛 年份:2020
实行非诉调解前置主义,有助于推动相当数量的纠纷在诉前分流、增加非诉调解的案源、促成纠纷平和低廉地解决。探索建立立案前的调解前置程序,事实上具有强制性。法院急功近利...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政治与法律 年份:2019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后来居上,使检察公益诉讼起诉案件的基本结构受到巨大冲击,侧重数量的考核压力和容易办理的特征使其备受基层人民检察院的青睐。我国《民事诉讼法》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民事执行权获得制度性确认使得民事执行权威的维系具备可能性和潜在力。民事执行根据得以有效实现使得民事执行权威的维系具备现实性和实在力。从现实的情境来看,提高民事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加良,, 来源: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在《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一书中,汤维建从“以证据文化诠释证据制度,以证据制度型构证据文化”这一学术视角出发,对已经开始且正在经历重大历史性变迁的中国民事证据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