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6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喃字是仿汉字而造的民族古文字,或直接借用汉字来记录京族语言中的单词,或借用汉字的字形构件自创组合新的字。在自创组合字中,有一种字是以一个汉字的形体记录京族语词的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从媵”即女随姑嫁的现象,是上古贵族之间的一种特殊婚嫁形式,先秦已属鲜见。后人对这一通婚制度或有非议。文章引用先秦典籍对此作了探讨,认为它在当时是合礼的、合理的而非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本文以认定甲骨文■、■等字形为"巴"字作为前提,结合古代巴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了"巴"作为方国、部族名的得名理据,认为"巴"作为方国、部族名正是得名于该...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汉语词汇中的"异实同名"是指用同样的名称来指称不同的实物这一命名现象。就《礼记》用器类名物词来看,此类词计有15个,所涉义项有40项之多,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思维取向:1.物有...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14
汉语有用不同的名称来指称同样的实物的词汇现象,古人称为"异名同实"。通过梳理《礼记》用器类名物词,对这种词汇现象进行了探究。分析了18组46条用器类名物词"异名"而"同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传统"六书"说是关于汉字构造的理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有完整的论述。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低学段(1—2年级)的最大难点是识字教学,可以说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释名》声训的诠释方法与训释条例刘兴均东汉刘熙《释名》对一千五百又二条物名都能从声音的角度加以联系,找出一个音义相近的词语作训释词。其视野是开阔的,思维取向是广泛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等书,是指上古时代某些特定事类品物的名称。名物词的语义特征包括:一、它与事类相关;二、它表明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三、所指必须具有类属的区别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2
《周礼》的物量词在指称范围和词义表达方面都很有特色,某些物量的表达与现代相差甚远,离开了《周礼》文本,难以判定它们的量词属性。文章从《周礼》文本出发,旁征前人注疏,借助《......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河池学院学报 年份:2009
论述"休"、"闲"二字的原初构形意图,梳理二者意义发展的线索及其与相关字词的意义联系。指出休的字形构意与表示哺乳的乳字有相似之处,人对自然物的依赖犹如小孩对母亲的依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卿"的文献常用义为职官之称,但"卿 "的词源义亦即命名的理据是什么,则其说不一."卿"的甲骨文为两人相向对食之形,与 "乡"本为一字之分化,"卿"与"乡"为"飨"之本字."卿"、"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康定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汉语中的名物,非随心所欲加之。而是名之于实,各有义类,应用之器,亦各有指归。因此,本文通过对刘熙《释名》中探源术语、词族面貌及其声训概况三个方面进行例析与归纳,旨在展现该书......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晚清孙诒让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瞩目.但现在的四种版本讹误在所难免.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它参考了乙巳本和楚本,择其众本之长,将其文字的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试论古书与校读与名物考证的关系刘兴均一、何为“名物”“名物”一词在《周礼》一书中多次出现.有时是指名号物色:“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1]:有时是指名称和物产;“辨其......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3
OV(宾置动前)结构在先秦文献语言中大量地存在于句法关系中,已被学术界普遍认同。这种结构是否也存在于词法关系中,目前尚无人论及。本文从《周礼》一书中找出67个合成名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古书校读与文言语法分析二者相辅相成。前人校读失误多由不明语法所致,语法的精当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校读古书。古书校读必须借助于文言语法分析,而语法分析是否准确又往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对刘熙《释名》中带有联想比附特征的308条声训作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些训释几近于索绪尔所定义的流俗词源。其中有本于前人之说的;有据俚俗,方言作解的。不可尽归咎于他个人的凿......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94
毛泽东的思想与儒家精神的契合刘兴均毛泽东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整的科学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通过对《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一书中139个动物名词音义关系的考察表明: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有音义联系的,除了有一部分是摹仿动物之声而......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兴均,, 来源: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二、四套流行教材相同选文对“三字”处理的对比分析四套教材在文选注释中又是如何处理三字的判别问题的呢?我们选了四套教材都有的文选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