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李煜后期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强大的感染力。而其感染力的最重要来源,就在于李煜后期词形成了一种具有极大情感包容性的“召唤结构”,给读者提供了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在世体验,主要是“烦”和“畏”两种状态。所谓“烦”和“畏”,就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性的一种根本性的感受,是一种不在家...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3
由于历史本身的悲壮性与苍凉性,所以历史承担者的情怀往往是悲悯的、深沉的。曹操就是如此,其诗歌体现了一种厚重、悲怆而深邃的历史精神。古直悲凉、缺乏丹采的曹操诗歌之所...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李白在其诗赋中多处塑造了大鹏的形象。他本身就是盛唐文化哺育出的一只独特而复杂的大鹏:既热衷功名,志在济世,又酷爱自由,傲岸不羁。李白身上的这两种个性本并不必然构成矛...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年份:2008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将诗的意境和悲剧意蕴结合得最完美的作品。作为一个诗一样美丽的境界,它能够引起读者们无限的神往,由神往而产生沉醉的审美反应;作为一部富有悲剧意...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技术时代的人类的感性受到了空前的压抑,其性灵处于一种干涸状态,需要诉诸心灵的美学乌托邦的滋润.中的湘西世界是东方的静的文明的理想化,那里的人生既非压抑性的,又...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7
曹丕在其许多诗歌中都流露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低回哀伤之情。这种哀情不但是时代阴影的投射,更来自曹丕本人善感的心灵对生命固有之缺憾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终极意义的求索与求...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明清时代是古典诗歌创作的衰落期。关于明清诗歌创作衰落的原因,学界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许每种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个常常被人忽视实则极其重要的......
[会议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 年份:2004
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本管理;因此,现代安全管理也就是说要以人为本,提倡每一个人都应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得至高无上,无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此外,还要在生产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16
竹林名士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命题,其首要倡导的是返朴归真,虽然这种返朴归真只能让人类中某些个体的身心获得解脱与愉悦,无法解救整个人类社会的深重苦难,但...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5
刘禹锡的个性虽然孤傲、倔强、坦荡,但23年的漫长贬谪生涯,对于他的打击毕竟过于沉重,因此,当其面临严酷的生命磨难时,他运用了多种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些心理调...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15
人生后期的曹植至少受到了来自以下四个方面的困扰:遇谗被疏,性命之忧,四处迁徙和有志难伸,并因此体验到了巨大的生命苦闷。上述状况对曹植后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虽然学者们对于曹植脍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赋》之美学特征的探讨已经相当深入,但从多维的角度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其美学特征的相关研究尚实有必要。经过对《洛神赋》之美学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嵇康的人格堪称中国五千年文化所能孕育出的最美人格之一,无数后人对于嵇康的人格景仰不已,赞颂有加。嵇康的人格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既是儒道两家...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酒神。借助于酒,他不但达到了一种忘忧的境地,而且达到了一种酒神精神的醉境。在这种醉境里,陶渊明解除了外在和个体的束缚,摆脱了此在生命的沉沦状态...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十九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而悠久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是因为其...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由于太子之争所造成的嫌隙,曹植在其生命后期受到了曹丕父子持久的冷落、猜忌、防范与迫害,名曰藩王,实则囚徒,体验了刻骨铭心的血亲人伦之痛。尽管内心饱含苦闷且不乏怨怼,...
[期刊论文] 作者:刘伟安,,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柳宗元被贬谪永州以后,内心有一种创伤与郁结。尽管他经常徜徉于高山深林,饱览了大自然的奇美景致,并努力以理性思考来化解内心的创伤与郁结,但创伤并未被抚平,郁结也并未被...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