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国学 年份:2013
赵五贞自刎,真相是什么?1919年11月15日,长沙满城都在传说一件奇事:一位新嫁娘,昨天出嫁路上,用剃刀自刎于花轿之中。何解呢?众说纷纭。能识字的人,自然最关注当日的报纸...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国学 年份:2013
民国教材重印出版终至脱销"万年桥边小池塘,红白荷花开满塘。上桥去,看荷花。一阵风来一阵香。"(《开明国语读本》,第41课)"萤火虫,尾巴上面光闪闪。照到窗子前,照到屋檐...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20世纪20年代湖南长沙发生了两个新闻事件:周南女校学生袁瞬英自杀事件和彭襄弃妻事件,湖南新闻界、教育界和普通社会民众围绕这两起事件发起了关于“婚姻自由”和“教育平等...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本文所关注的 ,是在中国现代这一传统文化发生大变革的时期 ,侠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因子 ,引起了近现代知识分子怎样的关注。近现代知识分子对侠文化的态度 ,大体上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4
路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是个关于小城的故事:起始于"我"在另一座城市中对它的回忆;终结于"我"离开它时的列车旅程。事实上,从一开始,路内已经为自己的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沈从文研究已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依然有着新的探究空间。《会通与融摄:论沈从文与佛家文化》从沈从文的人生境遇、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上深入地探讨了其与佛家文化之间的因...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4
莫言的创作与现代中国乡土小说传统之间关系密切。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的开辟,使乡土成为其创作的核心资源。通过对乡土如何被现代作家"发现"并成为书写对象,乡土文学如何...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天涯 年份:2012
2011年底,《甄嬛传》的上映,使得电视屏幕上已引领一年风尚的"清宫剧"热持续升温,这把火就此烧进了2012年。从《步步惊心》到《甄嬛传》,"四爷"和"甄嬛"这一帝一妃,当之...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18
张恨水在其以民国北京城市贫民生活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城市意象:垃圾堆上的北京。他的贫民故事反映了民国北京贫民生活的真实日常场景,也演化出"贫民沉沦"...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09
都市文化和文学的研究是近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北京学"以其丰富的研究空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本文以颜浩的《北京的舆论环境与文人团体:1920—1928》一书为例,...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8
《儒林外史》通过对明清之际不同类型的士人的刻画,展示出他们在社会动荡、文化整合过程中个体人格的分裂过程。作者将深重的文化忧患与文化反省意识寓于其中,从整体上呈现了这......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学与现代城市的遭遇始于二十世纪,乡土与城市的对立成为现代文学中的一大主题。本文以现代文学中的北京“市声”为代表意象,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现代作家在北京的种种城市体验。......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4
汪曾祺对沈从文的解读,是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汪曾祺准备为沈从文要出的选集写个后记,将其主要作品系统地重读了一遍。这一重读沈从文的行为导向了两个结果:第一是...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5
本文主要讨论五四前后湖南的女性解放思潮和相关运动,及它们对于同时期三位湖南女作家(丁玲、白薇、谢冰莹)创作的影响。文章以几个具体的文化事件如赵五贞自杀事件、周南女...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世界知识 年份:2010
有一天,从一只又大又好的桃子里,跳出了一个小孩,他成了一对贫苦老夫妻的掌上明珠,大名桃太郎——在故事的结尾,小小的桃太郎打败了鬼岛上的恶鬼,带回了大车的财宝。《暧...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岚,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19
1926年,沈从文在《世界日报·副刊》登出一则启事,这则启事显现出他初到北京时与熊希龄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沈从文和熊希龄在北京期间的来往,一方面反映出此时沈从文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