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40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5
张爱玲有意将其小说创作置于戏剧形式中,无论是在编织故事、塑造人物还是设置场景方面都体现出自觉的戏剧化追求,挖掘生活本质,获得表现力度,形成了“苍凉”的美学风格。张爱...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在体验死亡恐惧、生命悲怆的同时,试图以创作来否定死亡、抗拒死亡,甚至超越死亡。他们的作品出现大量的对性爱与死亡间关系的描写,把"性"作为对死亡恐惧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人面桃花故事经由历代的广泛传播已形成固定的叙事模式。张爱玲散文《爱》对传统"人面桃花"故事因素的吸取和改造,使人面桃花叙事模式既具有现代的内涵又不失传统的韵致。张...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本文着重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时间意识形成的心理动因及表现 ,以及由此呈现出的小说艺术风貌。文章认为 ,时间焦虑背后的心理动因是身份焦虑 ,其外在表现是作品中呈现的两类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时间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形式。中国古代以“个体生命体验”为基础的循环时间观,是张爱玲感知世界、阐释人生的基本方式,张爱玲以此对抗为近代知识分子普遍认同的线性时间观,有意模......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3
一空间、身体和性别一直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命题,它们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也一直在厘清中。作为生命和情感的物质载体,身体越来越被视为文化建构的产物,伴随着身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3
作为中国古代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审美范畴,“游”在儒道二家中有充分的表述,蕴含丰富内涵。“游”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处世之道。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和“游”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9
苍凉是张爱玲悲剧美学的内核。本文旨在从身份焦虑的角度来透视张爱玲作品的荒凉意境,探讨张爱玲的身份焦虑的产生、表现形式及对苍凉的审美趣旨形成的意义。...
[学位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2015
生活美学是近年来极富话语张力的研究领域。东西方美学都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领域,以实现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生活美学既有深厚的西方资源,也有悠久的本土传统,这是生活...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新感觉派和张爱玲分别以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观察立场传达现代都市情绪,他们将特定时空中的生存体验与死亡这一恒常的心理状态紧密联系起来,使现代都市生存蒙上死亡的阴影。......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新感觉派和张爱玲在死亡意象的择取和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创作景观。不同的性别气质导引他们择取不同的空间意象:公共区域和私人空间。相异的文学理念产生对都市的不同的观察视......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7
作为“南方”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隅,“岭南”是中国文化版图上极具意味的场域。岭南小说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现实人生的审美关注和对岭南地域风情的呈现。然而,对于现实的过度依......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正】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乌鸦之歌》是池莉由平实朴素走向传奇的又一驿站。我读《乌鸦之歌》,却感觉那传奇的瑰丽怎么也掩盖不了内里的忧伤和苍凉。这部作品很明显地蕴含了...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原型,“鞋”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性”的象征。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承载着“性”与“焦虑”、“死亡”的多重意涵,既是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当前,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滑坡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发挥其自身优势,担当起拯救精神危机、重建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重任。阅读经典和写作训练是达...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张爱玲小说引人瞩目的一个现象是:其小说世界多有攻于心计的成年人,少有象征纯真的儿童。张爱玲认为儿童并不意味着明天的希望,她对儿童怀有恐惧的心理,对生命的繁衍的意义持...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4
交通工具在引起人们广泛的美学关注之前,就已经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象征物,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理冲击。伴随着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运输与通讯系统的不断发展,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性......
[期刊论文] 作者:冯爱琳, 来源:理论与创作 年份:2003
张欣是近年来创作颇为活跃的作家.这位客居于南方都市广州的女作家以江苏人特有的细腻和婉致,凸现了沉迷于婚恋漩涡中的都市男女的心路历程.她所编织的故事以"热闹"和"好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