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3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07
集中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的目的意义、分期的标准依据、分期的首要标志、分期的年代标界、分期的词语运用等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旨在促进对分期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结构工程师 年份:2000
本文介绍水泥搅拌桩法在浅层软土地基加固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浙江建筑 年份:2000
文章介绍了水泥搅拌桩法在浅层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及其加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5
进一步提高对书评价值的认识,反对取消主义和应付态度;进一步增进书评的道德科学品格,抵制腐败作风和迁就主义;进一步强化书评的文体意识,破除呆板模式和枯燥文风;进一步组织书评的......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2019
吕周聚(1962-),山东莱阳人,文学博士,哈佛大学、东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8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主张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应以年龄和学历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学者实际进入学术研究活动的时间,将以上三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苇岸大自然散文的总体审美特质表现为一种化澄阔为神秘的复合美质,其大自然散文内容(原生态的大自然)和形式(语言的简约、准确、生动,语句的简短)获得了表层特征的澄阔之美;...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6
从晚清到当今100多年的中国文学怎样命名,在学界有多种说法,规范100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学科命名就成为当今中国文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要研讨这100多年来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0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具有独特的学术品质,值得后辈学者借鉴;同时,他们还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提供资料信息,可以直接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编撰;他们在创造学术成...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2
苇岸大自然散文与道家山水文学在清丽质朴、自然沉静中带着神秘的审美特质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展现了崇古慕俗、返朴归真的冲动和追求,反映了人们怀疑文明现状和成就的情感特...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7
《从王瑶到王元化》以恰当的个案选择、宏大的历史综合、独到的学术见地和宝贵的经验总结,构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它有助于促进学者学术史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推动学术史研究的深......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05
我国高校社科学报数以千计,但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模式板滞僵硬的通病.初步归纳,高校文科学报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弊病,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改革策略....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考试与评价(英语新目标七年级版) 年份:2010
语调也就是说话的腔调,是指一句话中声调的高低、抑扬、轻重的配置和变化。同样的句子,语调不同,意思就会不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千里。如:...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未来英才 年份:2016
摘要:写作是語言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英语学科作为我国教育工作当中的第二语言学科,其写作的教学工作在英语整体教学工作当中所占的分量可想而知。然而,由于语言环境、学生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所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年份:2012
高校学报年评是对某种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状况的一种年度性总结和评价.公开发表高校学报年评具有重要意义.其结构要素包括叙述性要素、评论性要素和前瞻性要素三个方面.采用编...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教育科研论坛 年份:2007
教研组是我国学校集教学、科研、管理于一体的非行政性的教师基层组织。教研组的有效运作,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教研综合效能的发挥,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科技与出版 年份:2014
补白已成为学术期刊填充空白的常用方法,对补白的研究也成为学术期刊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但其中存在着对补白的类型划分混乱等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相应的解...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现代校长 年份:2007
一.中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    人到中年,许多教师感叹:“名师工程”、“精英计划”是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的天下。他们在青年教师的身影中渐感精力的消退、激情的泯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这时也凸现于平淡如水的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渐渐地,中年教师成......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8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作为校长的我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The school is a place for cul...
[期刊论文] 作者:冯济平(选编), 来源:考试与评价(英语新目标七年级版) 年份:201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