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6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冯再南,刘晓明, 来源:2017第三届中国(杭州)新型煤化工国际研讨会 年份:2017
  本文回顾了杭州林达化工公司反应器技术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的绕管式水冷反应器技术。该反应器技术已在多个化工领域投运生产,包括甲醇合成、等温变换、硫回收、......
[会议论文] 作者:楼韧,任筱娴,冯再南, 来源:第22届全国氮肥厂合成氨技术经验交流年会 年份:2004
@@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科技厅认定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11项甲醇合成塔等专利技术,其中一项为美国专利,三项为中国发明专利。是全国惟一能提供均温型甲......
[会议论文] 作者:楼韧;楼寿林;冯再南;, 来源:2005'天然气化工与一碳化工技术信息交流会 年份:2005
本文指出我国具有开发设计制造大型二甲醚反应器的条件,并对气-固相固定床大型DME反应器的开发情况进行分析,指出MTD反应为气固相放热反应,降低触媒层温升,保持触媒下层较低反应......
[会议论文] 作者:楼寿林;楼韧;冯再南;,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化肥甲醇技术年会 年份:2005
  我国具有开发设计制造大型二甲醚反应器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对二甲醚(DME)替代柴油作车用燃料和替代液化气作民用燃料的新型清洁能源的关注,发展建立大型DME生产装置成为研...
[会议论文] 作者:楼寿林;楼韧;冯再南;, 来源:全国中氮情报协作组第22次技术交流会 年份:2004
近年来随着对二甲醚(DME)替代柴油作车用燃料和替代液化气作民用燃料的新型清洁能源的关注,发展建立大型DME生产装置成为设计科研单位和各企业关心的重要课题,国外已有建立大型......
[会议论文] 作者:楼寿林,楼韧,冯再南, 来源:2010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 年份:2010
本文对我国煤化工产业引进国外技术和国内自主创新两者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工程案例说明国外引进技术并非就一定比国内自主创新的技术水平高。展望中国煤化工未来,希望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工程设计院等共同协作、共同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煤化工技术发展,实现增强自主......
[期刊论文] 作者:冯再南,楼韧,周传华,胡亮华,, 来源:氮肥技术 年份:2013
简要分析了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对反应器设计的要求,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缠绕管式反应器工艺和结构特点,提出该反应器可用于新建装置或已建甲醇合成装置的改造,并通过实际运行数...
[期刊论文] 作者:冯再南,姚泽龙,楼韧,楼寿林, 来源:2015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 年份:2015
我国随着煤制烯烃、MTO、MTP大型装置的成功投运,对于开发国产的大型甲醇合成技术更有重要意义.大甲醇装置实现降低吨醇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关键是提高单系列和单塔能力,而非多...
[期刊论文] 作者:楼韧,冯再南,姚泽龙,王俊峰,,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份:2008
介绍了林达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塔的开发背景、技术和结构特点,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崔志杰,李俊,冯再南,姚泽龙, 来源:甲醇与甲醛 年份:2006
由于近几年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内蒙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将氨合成原料由油改为天然气,同时联产200kt/a甲醇,项目由五环工程公司设计。甲醇合成塔直径3m,触媒装填量47m^3,合成压......
[期刊论文] 作者:崔志杰,李俊,冯再南,姚泽龙, 来源: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年份:2006
简要介绍了林达均温型甲醇塔在内蒙天野20万t/a甲醇装置开车及初步运行情况。运行情况验证了该反应器的先进性,其催化剂床层测温点多、温度分布均匀、运行稳定。...
[会议论文] 作者:楼寿林,楼韧,任筱娴,冯再南, 来源:第22届全国氮肥厂合成氨技术经验交流年会 年份:2004
杭州林达公司以其多年来在合成氨厂中压联醇合成塔和近年来在低压甲醇合成塔中取得的优良业绩,引起广泛关注.至今已加工出厂的低压甲醇塔5套,均已成功投运,即将投运和正在加...
[会议论文] 作者:楼韧,冯再南,姚泽龙,王俊峰, 来源:2003年全国甲醇节能减排生产技术、甲醇下游产品产业化技术、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催化剂安全节能使用经验交流研讨会 年份:2008
以煤基甲醇体系为核心的能源化工作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正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逐步成为事实。近年来在国际高油价推动下,我国各地正兴建大批低压甲醇装置,且规......
[会议论文] 作者:楼韧,冯再南,姚泽龙,楼寿林, 来源:2007年甲醇及下游产品新技术交流与研讨会 年份:2005
近代甲醇不论作为化工原料(制二甲醚、丙稀、乙烯)或作为能源(甲醇汽油燃料),用途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国外甲醇装置的规模已进入年产百万吨级,我国“九五”、“十五”都把开发......
[会议论文] 作者:冯再南,姚泽龙,周传华,楼韧, 来源:第十六届全国化肥甲醇技术年会 年份:2007
本文对原料气分级联合生产甲醇和氨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合成氨联醇工艺、醇氨联产工艺、低压合成甲醇、甲醇甲烷化精制工艺等进行了论述。...
[会议论文] 作者:楼韧,冯再南,姚泽龙,楼寿林, 来源:2007年甲醇设计和生产新技术、甲醇下游产品产业化技术、食品级CO2制备工程技术交流研讨会 年份:2007
本文论述了中国甲醇生产发展的背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合成技术、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结构问题的解决以及林达大型高效低压甲醇合成技术。...
[会议论文] 作者:楼寿林;楼韧;任筱娴;冯再南;, 来源:2004年全国甲醇及下游产品生产、技术、市场及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4
@@目前论述大甲醇的文献虽不少见,但至今已投产的单系列百万吨级装置并不多见。可选择塔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ICI冷激型。据文献介绍,ICI四段冷激型塔年产达到百万吨。此种合...
[会议论文] 作者:楼韧,冯再南,周传华,楼寿林, 来源:2010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 年份:2010
本文具体分析了国外大甲醇技术路线,以及我国自主创新的卧式水冷反应器技术及工程应用,通过生产数据与国外技术进行比较,充分说明现在我们的甲醇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完全可以达到并......
[期刊论文] 作者:冯再南,崔志杰,周传华,姚泽龙,, 来源:化肥工业 年份:2007
针对合成氨规模在40~60 kt/a的小氮肥企业的特点,提出合成氨原料气净化采用等高压甲醇甲烷化技术进行改造.结合浙江绍兴化工有限公司改造经验,阐述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
[期刊论文] 作者:姚泽龙,冯再南,崔志杰,陈瑞霞, 来源:氨、甲醇生产用催化剂应用技术交流会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邯郸新阳光有限公司为了充分发挥制氢装置的生产能力,采用低压甲醇合成技术,新建1套年产2万吨的低压甲醇装置,一次投产成功的经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