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1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 来源:中国应急救援 年份:2008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北纬31.0,东经103.4)发生8.0级地震,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
[学位论文] 作者:冉勇康,, 来源: 年份:1997
1选题的基本思想古地震是指保存在地质记录中的史前和历史没有明确记录的地震事件。古地震学则是一门揭露和研究地质记录中保存的过去地震事件的科学。它的优势在于能在很大...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0
The activity of the Longmenshan thrust belt has concentrated mainly on its Wenchuan-Maoxian Fault, Yingxiu-Beichuan Fault, and Guanxian-Jiangyou fault since the...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焦德成,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7
对海原断裂高湾子地点进行了大比就地质地貌填图和三维探槽开挖,揭示出7次古地震事件,除1920年地震外,它们的年龄分别为距今(10004±3196),(6689±169),(6120±505),(4208±577),(2763±372)和(1005±465)a;重复间隔分别为(3315&#......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陈立春,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4
长线工程场地一般都得穿经活动构造带,因而活动构造研究在该类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尤为重要。为此,文中对长线工程场地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要求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线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活动构造研究宜开......
[期刊论文] 作者:陈立春,冉勇康,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02
基于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活动构造的定量化研究成果 ,视强震复发间隔为一随机变量 ,借鉴NB模型的建模方法 ,结合强震复发过程中存在分形规律的思想 ,建立京西北模型———强震复发间隔的均一化值服从正态分布N(1.0 0 0 3,0 .2 4 6 4 2 )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未来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程绍平, 冉勇康,,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81
河流阶地的研究是探索新构造运动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滹沱河太行山山峡段进行了详细的阶地测量,结果表明,该河段发育有四级河流阶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的四次间歇性隆升运动。...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邓起东,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7
通过大探槽开挖和断层陡坎分析,揭示出发生于1679年8级地震的新夏垫断层自距今约2万a以来共发生了4次地震事件。前两次为砂体液化显示的事件;后两次为可见直接断错证据的事件。分析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徐锡伟,冉勇康,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8
阐述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和震区卫星影响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了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可能的发震断层,认为本次地震张......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邓起东,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9
古地震学启蒙于 19世纪晚期 ,现代古地震学则形成于 70年代末 .我国的古地震学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走向成熟 3个阶段 .古地震学在探槽技术、识别标志、测年方法和理论模型等方...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方仲景,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8
通过实测断错地貌面,开挖在探槽以及系统的地层年代采样,推断和揭露出矾出盆地北缘断层八营段9万年来总移量量为34m。经7.5万年来共发生过9次古位移事件。其中大探槽揭露的4次事件分别发......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方仲景,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92
本文以五万分之一活断层地质填图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通过探槽剖面分析阐述了怀来-涿鹿盆地北缘活断层的古地震事件及其重复序列。以古地震重复序列的差异为主要标志,参考断...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邓起东,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9
对延怀盆地及海原断裂古地震的详细研究表明,大地震的重复行为具有多样性。特征地震是大多数断裂活动的行为特征,但特征地震存在分级性,大地震的重复时间间隔存在分阶段性,以及断裂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大地震的复发序列。因此,当大地震重复行为出现时间上的分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汪一鹏,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2
通过历史地震破裂、古地震重复和断层活动特征等实例的研究,揭示出活动断层至少存在8种滑动样式及其相应的段落。这些段落以滑动特征而论可归纳为稳定型、暂时型、随变型和萎...
[期刊论文] 作者:宫会玲,冉勇康,, 来源:华南地震 年份:2015
选择高差阴影法识别断层,以类似恢复古地貌面的原理为基础,获得了分析区最大阶地面(古阶地面),以此为前提条件研究断层两端的趋势面,整体性的研究断层逆冲作用导致的地形的变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义,冉勇康,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李祥根,冉勇康,,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1985
本文用地貌测量统计方法对我国北京、云南大理和陕西华山等地区基本已知地质年龄的地震断层陡坎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应地区断层陡坎的一些资料和距今2700年左右形成的断层陡坎回归方程。......
[期刊论文] 作者:宫会玲,冉勇康,, 来源:华北地震科学 年份:2015
介绍了SPOT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安宁河区域两景SPOT影像提取了DEM,并利用所得DEM对安宁河进行阶地分析;通过对安宁河阶地数字地形分析,揭示了安宁...
[期刊论文] 作者:冉勇康,邓起东,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1998
海原断裂高湾子地点三维探槽揭露了全新世5次事件的位移量。由老至新走滑位移量分别为:5.6±2.3,1.5±1.1,1.5±1.2,2±1和7±0.5m。古地震对比反映出,晚第四纪以来断裂带发生的14次事件中,仅有2~3次事件为贯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说明古地震并不都具有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强度。......
[会议论文] 作者:冉勇康,邓起东,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年份:199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