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98
根据多年研究结果和有关研究资料,对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因素结构及其土壤养分状况背景值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产量因素结构大穗少穗型,多穗较多穗型和中穗多穗型分别为......
[学位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1
为探讨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产量因素结构、株型结构、冠层结构及有关问题,作者利用现有超高产基因型的有关产量性状研究资料和1998—2000年进行的试验资料,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盐碱地利用 年份:1994
据报道,我国约有盐碱地2667万公顷,其中耕地约占四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粮食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提高盐碱地的利...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部《论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和弟子们和谐的师生关系,常常为人称道。人们一方面说“严师出高徒”,另一方面又说:“宽容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2
本文以系统发育理论为依据,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对小麦产量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穗数为中心协调粒数与粒重发展的观点....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7
从小麦的株型结构、目前超高产小麦基因型的株型结构和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改良的策略3个方面,对小麦超高产基因型的株型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小叶矮秆中大穗高密度松...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4
作物双基因型种群的研究山东省滨州地区农科所傅兆麟一、作物双基因型种群的产量潜力作物双基园型种群的产量潜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单位面积上的产量潜力,这方面的产量潜......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麦类文摘 年份:1994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从种内混作的稳产增产效应与机制,混作形式与方式和问题展望等几方面.对麦类作物的种内混作研究进行了概述。认为,麦类作物种内混作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和生...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09
煤生0308经过11年的选育工作,于2008年4月28日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1993
花碱地土壤含盐量变化无常,很难选择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能否利用多基因型混合品种来稳定提高小麦产量,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是在滨州市天王堂村重花碱地和滨州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小麦新品种煤生0308经过11年的选育研究,于2003—2006年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2008年度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4—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488kg/hm2,...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2008
选取种子活力量高发育时期的种子作种,有利于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举例介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蔬菜作物定时选种技术,以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份:1998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科技成果载体,选好种、用好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不断改进选种技术,提高选种效果历来受到科研工作者和作物种植者的重视。在全...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6
小麦全田均匀旋耕播种技术,是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的一项高效实用新技术。介绍小麦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的原理与要点。...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种子 年份:1993
小麦定位选种是一种科学的选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穗部不同粒位遗传势的差异,利用最强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来提高产量。不加选择地将强弱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混合播种,是造成...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1993
所谓小麦定位选种,是指根据小麦穗部籽粒着生位置不同,选择那些强遗传势粒位上的大粒种子,利用强遗传势粒位上的大粒种子作种,会更大幅度的提高小麦产量。过去,人们不加...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种子 年份:1994
该文以小麦多系品种的产量能力,混配选择方法技术及混配配选择成员基因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①多系品种的生产潜力大,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②在混配选择小......
[期刊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7
研究发现,伴生栽培小麦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种质源,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资料,对伴生栽培小麦的定义、形成的途径、生存机制、引起减产的原因和防除措施等问题进行了...
[学位论文] 作者:傅兆麟,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199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