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9
中花11号水稻花培品种是我所水稻花培组用京丰2号同特特普的杂种后代与福锦杂交后,取其F2代花药经花培接种,从试管苗后代中选育而成。1988年3月经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1
花药培养,就是将配子体状态的雄核花粉(花药)作为接种的外植体,培养在特定的人工培养基上,从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再生成株。这种经自然或人工加倍的二倍体植株大部分为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6
第14届国际向日葵大会第14届国际向日葵大会(Thel4thInternationalSunflowerConference)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协同国际向日葵协会(InternationalSunflowerAssociation)于...The 14th International Sunflower Conference The 14th Internationa......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0
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工程国际合作项目于1984年筹建,1985年在少数几个实验室开始实施合作研究计划。到1988年为止,该基金会已资助了世界上50多个水稻生物工程合作研究项...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1995
“亚洲生物防治因子和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应用”的研讨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办公室倪丕冲“亚洲生物防治因子和生物农药的生产和应用”培训研讨班于1994年11月29日-12月17日在中国农业......
[期刊论文] 作者:时光春,倪丕冲,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对水稻84-15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84-15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材料所具有的无融合结实及隐性遗传特性,也未见F1或F2代株系的遗传早你稳定现象,F3代仅有个别组合的少数株系稳定,F4代株系稳定......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李梅芳,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2
以高秆大穗型水稻品种中花8号、中花10号为材料,在其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出现了许多矮秆变异体,试验表明这种变异体的株高性状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它们的大穗、大粒高产特...
[期刊论文] 作者:陈剑,倪丕冲,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1
利用双亲的信息有效地预测杂交后代性状分布,对提高育种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借助于有效因子的概念建立了水稻主要性状 F_2代分布模型。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估计出模型的...
[期刊论文] 作者:时光春,倪丕冲,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6
对1380个水稻84-15子房系统的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84-15约97.3%的子房内,大孢子发生及其胚囊的发育过程与普通水稻品种相似,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四分体,绝大多数四分体成线型排列,少数成T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国甫,倪丕冲, 来源:植物学报:英文版 年份:1993
在过去的几年中水稻(Oryza sativa L.)的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粳稻品种的原生质体进行了高频植株再生的实验,并对两种不...
[期刊论文] 作者:沈桂芳,倪丕冲, 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1999
叶绿体基因工程,即向叶绿体基因组中引入外源目的基因,并使之表达。建立、发展和完善植物叶绿体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利于外源基因在叶绿体内的定位整合研究,最终使有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之荣,倪丕冲,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0
以 N6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各组份用量的多少对培养率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试验。1987年变化了20个组份的因素水平。在对87年试验结果进行变量分析和主次因子研究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时光春,倪丕冲,张连平, 来源:莱阳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5
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综述时光春,倪丕冲,张连平(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利用杂种一代优势是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但杂种一代后的......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李梅芳,李国甫, 来源:植物学通报 年份:1992
为降低水稻品种中花8号,10号的株高,同时又能保持这两个品种原有的丰产特性.我们从1986年起,用它们的幼穗进行组织培养,对体细胞突变体后代的植株高度等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对...
[期刊论文] 作者:倪丕冲,李梅芳,李国甫,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2
以高秆大穗型水稻品种中花8号、中花10号为材料,在其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出现了许多矮秆变异体,试验表明这种变异体的株高性状在遗传上是稳定的,它们的大穗、大粒高产特...
[期刊论文] 作者:谢道昕,范云六,倪丕冲, 来源: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年份:1991
在水稻的遗传转化中,迄今尚未见到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生产推广品种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报道。我们首次将B.t.杀虫基因导入到生产推广品种中花11号中,并建立了一套转导外源DNA...
[期刊论文] 作者:孙之荣,倪丕冲,黄卓忠,, 来源: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年份:1992
培养基的筛选研究,是提高花药培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自1986年开始以 N6培养基为基础,对培养基原的各个...
[期刊论文] 作者:沈桂芳,倪丕冲,孙丙耀,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01
被认为遗传改良很有希望的植物基因工程将对食物、饲料和纤维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近20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取得不断进展和日臻成熟,一大批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玉米、...
[期刊论文] 作者:孙丙耀,倪丕冲,沈桂芳,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年份:2002
概述抗除草剂作物基因工程抗性基因的来源,产生抗性的机理,抗除草剂外源基因的导入方法,并对目前普遍关注的抗除草剂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抗除草剂作物研究及开发中......
[期刊论文] 作者:沈桂芳, 倪丕冲, 孙丙耀, 来源:世界农业 年份:2002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掌握航天器返地技术的三个国家(中、美、俄)之一,也是少数利用航天技术进行诱变育种的国家。航天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