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3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6
本文以《国语·吴语》韦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吴语》中十五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10
三国吴韦昭注是目前关于《国语》最早的注本,对研究《国语》有重要价值,然其中有一些注释不尽如人意,本文选取《国语》韦昭注10例加以辨正,以就正于方家。...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8
本文揭出徐元诰《〈国语〉集解》一书的问题140余条,其中个别的是印刷时的偶误,也有少量标点问题,更多的则是与原文有出入,或是断句有问题。本文逐一予以指正。...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7
“语”是一种古老的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充满了先民的经验和智慧,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共同的思想、话语资源。其体用特征是...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论语·为政》'有耻且格'、《礼记·缁衣》'民有格心'、'言有物而行有格'等处'格'字的词义作了重新探...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杨倞《荀子.大略》解题云:"此篇盖弟子杂录荀卿之语,皆略举其要,不可以一事名篇,故总谓之‘大略’也。"杨倞之说似已为今人之治《荀子》者的共识,如吕思勉《经子解题》、...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8
本文以《国语·晋语》韦昭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中21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4
《国语》一书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许多方面的价值是超时代的。譬如《鲁语上·里革断宣公罟》体现出来的"不焚林而猎,不竭泽而渔"的永续发展的生态观,《越...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8
前贤对《国语》的研究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这当中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有些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5
'语'是古代曾经有过的一种文类和教材,其体用特征是明德,主要表现形式是嘉言善语,有散见的,也有结集或成篇的.除言类之'语'外,文献中也有以记事为主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此文通过排比考订先秦迄两汉与吴越争霸相关的史料,将公元前510年到前468年问吴越争霸中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系年,厘清了相关人事的时序,并以按语的形式纠正了《史记》《吴越春......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正】 早就听说绍兴型塘流传着关于远古的防风氏的传说,日前得便去实地走访了一趟,原先耳闻的传说于是多了点感性的理解。相传,大禹治理洪水地平天成之后,在会稽山召集各路...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1
《国语》的版本,以天圣明道本和公序本两种为最早,也最称权威。在八语的分章上,两个版本系列大体相同,但又互有出入。本文逐一比照两个版本在分章上的歧异,并根据《国语》“...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6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对本章的解读,自西汉武帝时的孔安国以来并没有多少异议,...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9
自古以来,人们对《论语.子罕》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着多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在战国到西汉时期,人们依循"君子比德"的思维模式,视"逝者"为一往无前、勇猛...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本文通过对《为吏之道》与相关先秦文献的疏证,否定了前人关于其思想主体的法家说、儒家说和道家说,认为它杂取先秦各种思想于一体,具有集锦特色。作者认为,这一特色使得《为...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87
《尚书·虞书》云:“诗言志”。 在心之志本是多方面的,七情六欲,无一不是人之志。诗既言志,喜、怒、哀、乐、爱、恶、欲,无一不可以反映在诗作上。这在诗歌理论上本是极自然的,在诗歌创作实践上,也在一开始有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以来就被雄辩地证明了的,兹不赘......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5
经学于我,几成日课,就像一位相处日久的老友,虽情份甚笃,但除了刚面世的一些新材料而外,总缺乏让人眼睛一亮的新鲜和惊喜.新近读钭东星先生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
[期刊论文] 作者:俞志慧,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2
从河姆渡的骨针到毕加索的现代派几何画,从《旧约·苏罗门之歌》到贝多芬的交响乐,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经过对文学艺术符号的层层解构,逐步剥离,将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宣传功能、人伦教化功能、历史认识功能等等,统统分隶、归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