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农家顾问 年份:2015
北京桔红2号植株生长势较强,株型半直立,株高34.2厘米,开展度64.2厘米,外叶深绿色,叶面皱,叶柄浅绿,叶球切开后呈桔黄色,太阳光下色泽逐渐加深至桔红色,叶球中桩叠抱,球...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21
京春娃4号为小株型春、秋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长期55~60天。植株较矮,外叶深绿色,中肋浅绿色,叶球筒形、叠抱,叶球高22~23厘米、直径13~14厘米,球内叶切面均匀深黄色,品质甜脆,单球重约1.4公斤,每亩净菜产量5000公斤左右。耐抽薹性强,抗黄萎病,适宜作大娃娃菜种植,每亩定植60......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9
"京研快菜"为苗用型大白菜一代杂种,主要以幼苗或半成株供食用。生长速度快,播种后28~30天开始收获半成株上市。外叶绿色,叶面皱,有光泽,...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6
京春娃3号属叠抱型深黄心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交品种,2013年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京春娃3号已在北京、河北、甘肃、云南、湖北等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0
“京春娃娃菜”大白菜200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极早熟,定植后45~50天收获。株型较小,较直立,适于密植。耐早期抽薹性强。株高29.6厘米,开展度35.5厘米,外叶绿色,叶柄白色,叶球合抱、筒形,球内叶浅黄色,球高21.5厘米、横径12厘米,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西北园艺(蔬菜) 年份:2006
“北京桔红2号”为早中熟桔红心大白菜一代杂种,其球内叶桔红色,营养丰富,特别适宜生食凉拌或做汤菜,可作为大白菜中的特菜供应市场。该品种2002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学位论文] 作者:余阳俊,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6
先期抽薹问题已成为春大白菜栽培及高原高寒冷凉地区夏秋大白菜生产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晚抽薹大白菜(YH)、小白菜(FMS、WS)及芜菁(MM)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效应及分子标记入...
[期刊论文] 作者:杨锐,余阳俊,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1995
大白菜花期喷NaCl溶液,结合蜜蜂授粉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试验结果表明,喷3%NaCl溶液效果最佳;于上午9:30喷结籽最多;每天早晨喷3%NaCl后在不同时间进行人工授粉均可结籽;NaCl处理株的花粉授粉效果好于未处理......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中国蔬菜 年份:1994
采用残蔸法,分株法及腋芽扦插繁殖法能基本解决早熟大白菜母株留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切位残蔸的腋芽萌发率和移栽成活率较高,ABT2或ABT4500μg/g对插芽的生根和长芽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2分株......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蔬菜 年份:1998
春大白菜新品系“京春王”及其栽培技术100081北京蔬菜研究中心余阳俊陈广徐家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白菜的生产和消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在春夏季也有大白菜上市供......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蔬菜 年份:1993
大白菜种株留种一般都是冬季低温窖藏,次年春季采种。而早熟大白菜育种工作是在7~9月份高温条件下进行,通常于9月中、下旬选株留种,但因早熟材料不耐贮藏,采用母株冬贮留种成...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北方园艺 年份:1993
大白菜种株留种一般都是通过冬季低温窖藏,次年春季采种。而早熟大白菜育种工作是在7—9月份的高温条件下进行,通常于9月中、下旬进行选株留种,但因早熟材料不耐贮,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北方园艺 年份:1997
大白菜裂蕾性状的遗传余阳俊陈广裂蕾发生在花药成熟之前,表现为花蕾开裂、柱头外露,很容易染上其它花粉,给自交系的纯化带来困难。此外,裂蕾的花药不正常,花粉量较少。因此大白菜......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北京农业科学 年份:1996
大白菜部分植物学性状的遗传余阳俊陈广(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100081)大白菜为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的重要蔬菜,全面了解大白菜植物学性状的特征及其遗传规律,将有助于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 来源:北京农业科学 年份:1994
ABT生根粉在早熟大白菜母株留种中的应用余阳俊,陈广(北京蔬菜研究中心100081)用叶芽扦插法来保持蔬菜品系的遗传特性最先应用于甘蓝(Detzen,1944;Isbell,1946;Heinze,1947)。1979年李曙轩等人首次将扦插法引入大白.........
[期刊论文] 作者:陈广,余阳俊, 来源:蔬菜 年份:1994
极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50号北京小杂50号大白菜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近年来育成的一个极早熟、耐热、抗病的大白菜新品种,此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填补了北京市极早......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赵岫云,等, 来源:中国蔬菜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朱其杰, 来源: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份:1992
以10个黄瓜品种为材料,取成熟胚外植体先经MS+2,4—D 1.0mg/L(单位下同)+KT0.5诱导后转入MS+IAA 0.1+KT0.5上分化,胚状体发生频率高并有植株再生。材料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农...
[会议论文] 作者:余阳俊,飞弹健一, 来源:第三届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余阳俊,陈广,徐家炳, 来源:中国蔬菜 年份:2001
春大白菜栽培对播种期要求非常严格,播种过早由于低温春化易引起先期抽薹使生产蒙受经济损失,播种太迟则在生长后期遇到高温导致包球不实或叶球腐烂。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的差异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