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承琳,, 来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18
与传统成长小说完整描写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不同,《小城畸人》通过捕捉和再现重要瞬间来展现乔治·威拉德的成长,这构成了舍伍德·安德森独特的表现艺术。两性关系是乔...
[期刊论文] 作者:于承琳,, 来源:外文研究 年份:2018
尽管生存于不同的时代,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和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的拉里却面临着同样的存在困境:对人性和世界的彻悟使其陷入绝望,责任感和本性之爱又使其不忍弃世....
[期刊论文] 作者:于承琳, 来源:卷宗 年份:2014
莱辛在《拉奥孔》中论诗画异质时提出了“富于包孕的片刻”的概念,认为画家应该选择所有“动作”中内涵最丰富、最耐人想象的片刻来创作,从而达到“引而不发”的效果。这一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于承琳,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21
现实主义是百年来狄更斯在中国接受和批评的主流话语。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前狄更斯在中国接受与评价的现实主义主线,对比同时期英美学界对狄更斯的评论,发现狄更斯在中国语境中...
[期刊论文] 作者:于承琳,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2021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伊芙琳》中的同名主人公试图逃离都柏林充满危机的生活,却在最后一刻停滞不前,因此一度被解读为都柏林“瘫痪”的典型.对小说文本做症候式的阅读发现,伊芙琳的形象存在矛盾之处,使单一的“瘫痪”解读难以成立.本文认为,《伊芙琳》运用了对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