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2019
分析了《本草纲目》记载的阿胶上中下三等分类法,阐述了上等阿胶由牛皮向驴皮演变的原因,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驴传入中国的时间。马骡驼归属中等阿胶的原因是皮薄毛厚,胶少,倍...
[学位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 年份:2012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对中医临床安全用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历代均有一定数量含反药配伍的方剂,临床亦有反药配伍治病的事实。“半蒌贝蔹及攻乌”是中药“...
[学位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 年份:2003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1例,并与40例胃复春进行临床和病理疗效比较。同时观察QLSP组及对照组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19
古人运用酒制法对难以磨细的菟丝子进行炮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酒浸法为渊薮,通过反复地浸泡曝干捣碎,这种炮制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酒蒸法与酒炒法缩短了炮制的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年份:200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盲肠结扎并穿孔(CLP)引发脓毒症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LP组、黄芪注射液组和氧氟沙星组,每组12只。采用直接放射免疫分...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20
汉晋是酒曲开始入药的开端。《肘后备急方》记载酒曲入药的方法除了直接入药外,还用来酿造药酒。北魏《齐民要术》首先记载了神曲之名。隋唐时期酒曲逐渐受到医家的重视。宋...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2020
鹿角胶的传统制作工艺包括截断与破碎、浸泡与刷垢、刮粗皮、木篦防焦、热汤频添、角软胶成、添加辅料等工序。需要进一步对刮粗皮与热水频添的机制进行研究。辅料中添加的冰...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年份:2006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有这样一段话:“真气,民也;病邪,盗贼也。或有盗贼,势必剪除而后已。良相、良将,必先审度兵之虚实与时势之可否,然后动。动涉轻亡,则吾民先困于盗,次困于兵,民困......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06
阿胶,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千金方·食治》称驴皮胶。因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后世由于以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者质佳,故又有阿胶之名。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1
在超长、超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般每30~40米设一道后浇带,待45~60天后再后浇膨胀混凝土,这种常规后浇带施工,工序繁多,防水复杂,时间跨度长,施工成本高,而且难以保证整体...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07
1 解酒的原则酒虽出于谷,却与谷之性味迥异。《灵枢》云:“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僳悍”。酒不必经胃腐熟运化,随即游溢于脾,散布于肺,外达于皮毛而为面赤身热,下输膀胱而为溲......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年份:1999
桑叶疏风解表、清肝明目的作用已为大家熟知,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如《本经》谓桑叶可“除寒热,出汗”。《辨证奇闻》谓其可“引经止汗”。...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21
[目的]探讨汉州干姜与姜炭的炮制方法。[方法]按照《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方法炮制汉州干姜,用不同的切制方法炮制姜炭,比较炮姜、黑姜、姜炭的区别。[结果]汉州生姜两次去皮浸...
[会议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论坛 年份:2014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20
成书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有关于煮胶工艺的详细记载,共12个步骤。与后世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削毛、添加辅料、成胶火候、防焦糊法、干燥法、水质等6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药材 年份:2019
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制法]项下记载“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及豆油”,但查阅古代本草与清末民初仿单的阿胶制法,均没有添加辅料的记载.该研究通过实验求证的方法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份:2021
目的探讨川楝子传统净制与切制法。方法 通过古代本草文献研究与实践操作。结果《证类本草》记载的酒浸蒸去皮法明显优于后世的温汤浸去皮法。古籍中川楝子核是指坚硬的内果皮。川楝子去皮后,再焙干杵碎取果肉,是川楝子独特的取肉方法。切制法有切瓣、捣碎、切......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药材 年份:2020
六神曲中的野蓼泛指蓼科的多种植物,比较明确的是水蓼与荭草,对于青蓼与生长于旱地的辣蓼还需进行考证.本草著作中以面曲最多,对麸曲与麦曲的功效需进行实验研究.赤小豆古人的煮软去汤法与煮软去皮法显然是从酒曲制作过程中得到经验,其目的是为了去除酒中的豆腥......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21
“细曲”是汉代由散曲向饼曲(块曲)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酒曲术语,与所用工具碾细程度并无关联。细饼曲(■)与女曲(■)均为小麦加工而成,区别:前者为生小麦磨细,后者为整粒小麦蒸熟。正是小麦磨细与整个的差别,才产生了细饼曲之名。后世饼曲日益流行,至北魏时期已经......
[期刊论文] 作者:于大猛,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2021
古人对饴糖制作的工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制糵的原料有大麦、小麦与谷子。糵有白绿之分,饴糖所用为白芽,并需晒干成粉。米类选择以糯米与小米为优,炊米的方法有煮蒸之别,待温度降低后再加入糵粉。饭化的时间随冬夏温度的不同而异,注意保温。熬汁要求小火慢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