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6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保护春节的呼吁、建议和研讨也空前热烈;同时关于如何欢庆春节、如何把过年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有关倡议,也是五花八门,见仁见智。...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87
民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形成之日起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工程。这种工程在人类文化史的进程中,始终是以它的流动性特征显示其运动的。换句话说,民俗在文化史上从来...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2
《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这本书,一看题目就觉得新鲜,而且难度很大,如何认识许多人不敢贴近的这个问题,到公开直面这个问题,是需要很大的学术胆量的。中国民俗学自五四运...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神州民俗(通俗版) 年份:2015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女神,名叫赫拉(Hera),她是天帝宙斯的妻子,人们都称她为天后。赫拉是位很有威仪的女神,主管人间婚姻和繁衍子孙的大事,她的古代造型是:头戴后冠,身...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20世纪的日本神话学走过了从开创到中兴、再到繁荣的百年历史。百年来,日本神话学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树立了三个辉煌的里程碑。随着神话学的百年进程,先后凸现出了三个时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美术之友 年份:1996
民之瑰宝族之精魂──评《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剪纸卷和刺绣卷乌丙安一部工程浩大、巨型多卷的《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正在陆续出版问世。我有幸先睹其中图文并茂的《剪...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88
当代我国民俗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民俗学的各种分支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向新的领域和新的高度发展了。这是我国当代民俗学史上的喜事。为了推...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89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中是千真万确的。研究者们常常在地域民俗的相互比较中,找到大量风俗的变异现象,用来探索民俗文化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0
德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多民族民俗的调查与研究虽然早在十九世纪末已有发端,但是真正走向繁荣,还应当以近半个多世纪兴起的汉学与中亚、东亚民族学各领域的民俗研究成果为...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2
当代中国民俗学史最辉煌的篇章,是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由钟敬文教授亲自开始谱写的。在这之前,中国民俗学这门学科的地位不但得不到...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1994
文化人类学关于旧大陆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类型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杂粮栽培型农耕向种麦混合型农耕发展的说法为定论的。这种说法当然和我国北方农业史上种植高梁、黍子、稷...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8
正当2007年底,中国文化界上上下下热情关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特大丰收,共同展望2008年再创辉煌的欢乐时刻,一部密切关联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著作《中国民...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0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 ,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 ,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 ,便成...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花炮科技与市场 年份:2006
今年首都北京,在久违了的烟花爆竹震撼声中度过了最欢乐、最热烈、平安而又祥和的春节。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是:经过12年的禁放烟花爆竹, 1000多万北京居民都曾有过在无声...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民间文学论坛 年份:1994
在探究中国北方各民族的家族惯习时,首先必须关注这些民族的婚姻习俗;然而在婚姻习俗的传统中,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的通婚俗制正是所有婚姻问题的关键。也只有了解了...
[期刊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全球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一全球性工程30年来三大里程碑作历史回顾,并...
[报纸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 年份:2004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几乎无一幸免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物建筑被毁灭消失,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陷入人亡歌息、人亡艺绝的惨境。迅猛异常......
[报纸论文] 作者:乌丙安,, 来源: 年份: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并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避免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