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97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 来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 来源:大学图书馆通讯 年份:1984
【正】 研究和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系统是关系国家经济振兴和社会繁荣的重大课题.在这一系统中,信息加工工业化、检索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构成了现代化信息...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 来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份:1994
本文在对美国 SISAC条码作调查统计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 SISAC的功能远远超过我国现行的欧州商品期刊条码 (ISSN/EAN) ,是图书馆、发行中心和出版社实现期刊管理自动化...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黄京茹, 来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份:1990
本文结合《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C U J A)文献库的建库实践,论述了在分散环境下文献库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了文献数据分散加工过程的控制模型、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花平寰, 来源:科技术语研究 年份:2002
如何以汉语拼音正确表达我国论文作者人名的问题非常重要。国家语委过去制定的几个相关文件颁布以后 ,中国人姓名的拼写有了规矩 ,但仍不能适应文献著录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要...
[期刊论文] 作者:蔡京生,万锦堃, 来源:企业标准化 年份:2002
ISRC--音像制品的国际标准编码1992年5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一项强制性的国家标准(GB 13396-92),该标准是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安秀敏, 来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份:1988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花平寰, 来源:科技术语研究 年份:2002
如何以汉语拼音正确表达我国论文作者人名的问题非常重要.国家语委过去制定的几个相关文件颁布以后,中国人姓名的拼写有了规矩,但仍不能适应文献著录和计算机信息检索的要求....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党亚茹,何辛, 来源:编辑学报 年份:2003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1年收录5 084种期刊的引文数据库,统计了《编辑学报》2001年被引用情况。根据统计结果,从引用期刊、被引论文年份、被引频次和被引篇数等方...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花平寰,孙秀坤, 来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份:2005
运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eb下载统计报告》的文献计量数据分析了期刊论文网上下载频次的年代分布和被引用频次的年代分布,对比了它们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 花平寰, 赵呈刚,, 来源:科学观察 年份:2007
由HirschJE提出的h指数是一个评价科学工作者科学成就的新指标,也能很好地用于高等院校的评价。通过实例说明了高等院校h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部分重点大学的h指数,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花平寰,万锦堃,伍军红,,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年份:2010
由T.R.Anderson等人提出的h_T指数将全部被引频次都计算在内,但对它们采用的记分方式仍与h指数基本相同。这一新的指数优于J.E.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危指数,因为:①从理论上...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花平环,杜剑,宋慧敏, 来源:数字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7
文章介绍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简称CAJCCR)的编制出版简况,重点对5年来CAJCCR逐步采用的三个全新的计量指标——5年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和h指数的产生背景,定义及......
[期刊论文] 作者:袁名敦,朱强,董成泰,万锦堃,, 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 年份:1992
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是由南京大学于1978年研制“西文图书检索系统(NDTS-78)”而揭开序幕的。1981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成立时,则正式从领...
[期刊论文] 作者:袁名敦,朱强,董成泰,万锦堃,, 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 年份:1992
二、几点基本总结 1.提高思想认识是开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的先决条件。正由于全国高校图工委和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结合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实际,对有关图书馆现代化、自动化...
[期刊论文] 作者:万锦堃,花平寰,宋媛媛,杜剑,孙秀坤,, 来源:评价与管理 年份:2006
由J.E.Hirsch提出的h指数被认为是一个评价科学工作者科学成就的好指标,也能很好地用于学术期刊的评价并可与期刊影响因子优势互补。作为实例,计算了《中华医学杂志》的h指数...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亮,张振海,刘学东,张群山,张义民,李滋兰,万锦堃, 来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年份:2002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解决资源开发“瓶颈”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而信息服务业规模的发展的要害是建立一个适合国情和信息化趋势的服务模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