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传统的中国审美和中国特殊的人文路线相关,和中国特殊的走向人的(精神的人)方式有关,对人的理解及走向人的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美的基本方向、基调与审美风格。西方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2003
审美幻象理论是王杰教授美学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 ,审美幻象理论的立脚点是对于真实的追求 ,充满了一种辩性与历史意识 ,非常重视日常的现实生活。王杰教授的审美幻象理论与审...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入对自然的感情的移......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0
【正】 人们对艺术家的通常印象是:他们是狂放的,孤独的,病态而不合常规的。这些未经追问的印象或多或少地抓住了艺术家生命倾向的某些现象特点。的确,在他们的创作、沉思与...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伦理重建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修复或修正,但任何带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色彩的伦理倡导都离不开对人的深邃本性的全面准确理解;对人的世界特殊性的领悟是人文思想的一个关键......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带有浪漫色彩,这一点在他的《手稿》中也有明显流露。但后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浪漫文化意识在对自然看法上差别扩大,在看待自然的角度以及所触及的层面......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高教论坛 年份:2013
单纯的知识灌输会让教育失去感动学生心灵的功能.让教育失去价值与意义方面的鼓舞与引领。审美教育对改善整体教育的形式化问题是很重要的。审美教育正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加敏锐......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知识论与诠释学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知识论倾向于对周围世界作精确、规范、有秩序的把握;诠释学则重视主体的种种预期、精神特性在与种种“文本”交流沟通中......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行为愈益成熟,即对自然进行审美时运用太多的分析技巧,合理化意识支配着他;这足以导致自然美的衰退。要想使自然美有更多的呈现就必须恢...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谈论生态人类学,事实上这是同人们转向自然的倾向有关。自然及其特性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生态与审美人类学...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从自然美的视野来看,民间的或民俗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的文化风景.审美人类学更应强化自己审美的思路,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一般的文化人类学区别开来,才能突出本学科的审美的特性....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有诗意的面向自然维护自然生机之人,他们充满感性的力量,注重灵魂的价值,有着古典的品格与情思,喜欢观察、陪伴自然,对自然充满爱之感情....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4
在面对自然美的问题上,传统的“实践美学”会遇到双重诘难:从理论上讲,这种美学观点并没有超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固有局限;从实践上讲,恰恰是那些没有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才具有着一......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4
现代文明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影响、改变了自然之美,即科技文明、市场化倾向、都市化趋势.克服现代文明的局限,恢复人对自然的和谐性感情,这是任何一种生态或环境学说必须思考的...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蚕桑茶叶通讯 年份:1989
一、前言飘筛是茶叶精制工艺技术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老一辈茶师早有发现和研究,它对分离劣异,提高茶叶净度,节省拣工,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制茶机械化大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当代精神生活出现的问题和自然要素的减少有关;当代人日常生活是否安宁、幸福也取决于对自然性的吸收与尊重;生态-审美人类学精神对当代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2004
自然美的基础不是人、人类社会或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不是来自自然表面的自然性,自然美的最根本性的依赖与基础是某种潜自然之力,是自然深处的神秘的创造性的力量;自然美的充分...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生态学与审美人类学重视人类的一些原初的经验,重视人的来自大地的自发性.现代社会中的经验,理性成份越来越多,经验中的自然要素越来越少,经验的有机性、宁静感以及经验的节...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来先,, 来源:南方文学 年份:2007
德国的汉学家顾彬在评价中国当代文学时,用了一个让国人感到不快的词:垃圾.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垃圾的性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没有真正的精神价值....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