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4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 来源:中国马铃薯 年份:1992
由于我市马铃薯生产长期处于自留自种状态而使种性退化,发病率高,产量低,品质差.据1987年8.53亩实产调查,平均亩产403.077公斤,而且大中薯比例少,商品率低.鉴于此,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 来源:中国马铃薯 年份:1990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粮食生产,增加亩产值,我们于1987~1988年在下宅乡进行粮经复合农作制(春马铃薯—西瓜套种春玉米—杂交晚稻)的栽培试验研究。两年试验面积33.82亩,...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朱江龙, 来源:马铃薯杂志 年份:1990
地处浙中的义乌市,北纬29°~29°33′,年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43天,活动积温5400℃以上,属北缘蔗区。我们于1987年开始,在农户进行高产蔗田间作马铃薯的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朱江龙,丁晋林,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89
1988年春季,用草甘膦防除苎麻园冬春杂草,亩用10%草甘磷400和500克,药后40天防效分别达91.04%和95.46%,头麻亩增纤维分别达10.36和12.54公斤,比对照增12.24%和14.82%。主要经验是...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陈振勤,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9
为改变我市春马铃薯收获迟、产量低和效益差的生产状况,我们于1987年在下宅乡前山村吴治洪等三户对春马铃薯进行了异地引种、催芽、施肥、种植方式和地膜覆盖等五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张芦宛,陆中华,, 来源:甘蔗糖业 年份:1993
经过调查研究与生产实践,总结出蔗田合理间、套种的原则和配套技术。提出蔗田合理间、套种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劳负担、栽培水平、市场要求等实际情况,间、套种植株低矮...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楼高天,陈振勤,,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1
由于我市马铃薯生产长期采用自留自种,因此种性退化、发病率高、产最低、品质差、大中薯比例少、商品率低。为了改变这一生产状况,我们于1986年开始进行马铃薯品种筛选...
[期刊论文] 作者:孟赐福,傅庆林,丁晋林,朱江龙,, 来源:中国马铃薯 年份:1992
马铃薯对锰的缺乏极其敏感,对硼、锌的缺乏较敏感,但对铜、铁、钼的缺乏不敏感;从需要量来说,马铃薯对锰需要量很高,而对硼、铜的需要量较低.为此,我们选择了锌、锰、硼...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朱江龙,楼高天,朱南中,, 来源:中国马铃薯 年份:1990
地处浙中的义乌市,北纬29°~29°33′,年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43天,活动积温5400℃以上,属北缘蔗区。我们于1987年开始,在农户进行高产蔗田间作马铃薯的试验,结果表明,亩产...
[期刊论文] 作者:杜志贵,楼高天,丁晋林,陈振勤, 来源:中国马铃薯 年份:1995
为了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植业经济效益,探索“一优两高”农业的新途径,我们于1989年开始进行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几年的试验研究表明,秋马铃薯十...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王关文,付声章,陈振勤,,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9
为改变我市春马铃薯收获迟、产量低和效益差的生产状况,我们于1987年在下宅乡前山村吴治洪等三户对春马铃薯进行了异地引种、催芽、施肥、种植方式和地膜覆盖等五个方面的改...
[期刊论文] 作者:丁晋林,楼高天,陈振勤,朱南中,丁祥海,,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3
试睑结果表明,“春马铃薯=西瓜+玉米-晚稻”的农作制,不但比常规的“麦=西瓜-晚稻”、“西瓜-晚稻”的农作制年亩增产粮食82.2~270.99kg,亩增产值663.60~814.69元,而且缓和了城...
[期刊论文] 作者:方炳南,骆昌芳,何惠芳,季敬忠,丁晋林, 来源:甘蔗糖业 年份:1995
本文针对低丘红壤蔗园土壤瘠薄、红糖产量低现状,采用不同量、方法秸秆还田,对糖蔗增产效果进行试验其中亩施400kg蔗叶作基肥和400kg套作秸秆作追肥连续施用效果最显著,适宜大田推广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方炳南,骆昌芳,何惠芳,何大宝,丁晋林,杜志康,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6
低丘红壤蔗园秸秆还田的效果试验方炳南,骆昌芳,何惠芳,何大宝,丁晋林,杜志康(义乌市城阳农技站322000)(稠城镇农技站)(义乌市农业局)(义乌市土管局)糖蔗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在种植业结......
[期刊论文] 作者:骆昌芳,吴惠香,方文荣,何大宝,何惠芳,丁晋林,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4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1987年在浙江省义乌市稠城镇、河乡等地首次发现为害枣树,1989年暴发成灾,现已成为义乌青枣生产上防治难度较大的一种毁灭性害...
[期刊论文] 作者:何惠芳,骆昌芳,吴惠香,方文荣,何大宝,丁晋林,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94
水文针对喷雾防治枣龟蜡蚧存在问题,选用5种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涂枝、注干、浇根施药法对成虫、若虫进行防治试验,其中涂枝40%氧化乐果乳油防效高达96%以上。Hydrology In order to so......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