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1994
梅毒USR、RPR、TPHA试验的评价龚匡隆,尤永燕,邵长庚(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五种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为诊断梅毒的标准试验(VDRL、USR、RST...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邵长庚,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1994
梅毒USR、RPR、TPHA试验的评价龚匡隆,尤永燕,邵长庚(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五种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为诊断梅毒的标准试验(VDRL、USR、RST...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5
对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文献复习。介绍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免疫、组织病学和生物学技术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现今用...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8
将致病的性苍白螺旋体同组织细胞共同培养,能形成微小集落,吸附到组织细胞上.这种附着延长了螺旋体有活力的时间,表现为保持运动和致病力的时间延长.本文用25例5个不同病期...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 来源: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份:1980
人T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SKBC)有形成E-玫瑰花结的能力。为了提高E-玫瑰花结形成率,有些学者在实验中用胎牛血清或AB型人血清,或用神经氨酸酶处理红细胞(E_N)、巯基化合物...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86
通常,癣菌仅侵犯角质层,很少侵犯深部组织。然而毛癣菌性肉芽肿患者的菌丝可侵犯深部组织。本文作者从浅表癣及毛癣菌性肉芽肿患者分离出13株红色毛癣菌,接种入ddy雄性小鼠...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4
在美国,无合并症淋病同时患潜伏期梅毒的患者并不少见,30%未经治疗的淋病患者,随后发生梅毒。因此,近几十年来对治疗淋病的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作用十分关注。用新一代头孢菌...
[期刊论文] 作者:邵长庚, 龚匡隆,,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Slui.,JJ,龚匡隆,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4
对梅毒免疫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文献复习。着重比较了梅毒血清学试验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多聚酶链式反应诊...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近年来我院接诊的梅毒患者逐年增多,且均为早期梅毒,现将1996年256例梅毒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45例,女111例,男女之比为1.35∶1。年龄17~67岁,平均31岁。已婚197例,未婚51例,离......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强能贤,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m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简称TPHA)是一种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国外早就有试...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编译,邵长庚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5
对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文献复习。介绍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免疫、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技术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现今用于软下疳的诊断,主要依靠培养和荧光单克隆抗体方法;对腹股沟肉芽肿的诊断,为组织病......
[期刊论文] 作者:瞿全,龚匡隆,陈璋, 来源:中华血液学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邵长庚,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1993
本文采用免疫扩散法检测26例治疗前和8例治疗前后的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和C_2水平变化。结果26份治疗前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gG(P...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斌,龚匡隆,王千秋,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6
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是一个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主要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发挥抑制作用,参与机体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近年研究发现,CD4^+CD25^bright调节性T细胞...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邵长庚,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9
我们对近年来开展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梅毒病原体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材料与方法临床诊......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尤永燕,邵长庚,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近年来我院接诊的梅毒患者逐年增多,且均为早期梅毒,现将1996年256例梅毒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45例,女111例,男女之比为1.35∶1。年龄17~67岁,平均31岁。已婚197例,未婚51例,离......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摘,叶顺章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8
将致病的性苍白螺旋体同组织细胞共同培养,能形成微小集落,吸附到组织细胞上.这种附着延长了螺旋体有活力的时间,表现为保持运动和致病力的时间延长.本文用25例5个不同病期的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用螺旋体收获24小时后做的延迟试验和当天做的直接试验,研究了在致......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摘,徐文严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在美国,无合并症淋病同时患潜伏期梅毒的患者并不少见,30%未经治疗的淋病患者,随后发生梅毒。因此,近几十年来对治疗淋病的药物,对梅毒螺旋体的作用十分关注。用新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去甲噻肟治疗淋病具有高效,已无疑问,但对其杀螺旋体作用还没有大规模的系统研......
[期刊论文] 作者:龚匡隆摘,彭世瑜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梅毒和雅司病均是由密螺旋体属所引起的疾病.梅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属于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即梅毒螺旋体.雅司病为一种全身传染性、非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是细弱螺旋体,又名雅司螺旋体(treponema pertenue).......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