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0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4
汹涌奔腾的地火──看张善麟演出的盖派《狮子楼》龚义江曾经多次看到过京剧《狮子楼》,盖老的演出也看过不下十余次,深为盖老精湛的艺术所折服,但真正看出些道道儿来,要算这次在...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7
朱福侠和他的︽忆十八︾●龚义江来自重庆市京剧团的叶派小生朱福侠,在上海荣获96年度白玉兰的主角大奖。我有幸看到他参赛的剧目《忆十八》以及《小商河》、《双枪董平》、《周仁献...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谈与众不同的盖派《茂州庙》龚义江《茂州庙》是两种演法,一种是老本子,一种是盖叫天自编自演的本子。盖叫天为什么要另编一出《茂州庙》,其中自有缘故。盖叫天曾经与我谈过他编...
[期刊论文] 作者:鲍世远,,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8
1959年,盖叫天先生71岁,他正式演出渐少,但并没有颐养天年,艺术活动依然不断.这时候,我的老友何慢、龚义江正在记录整理盖老60年舞台表演艺术的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彭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1959年我被浙江省文化局指派去与盖老纪录表演经验,我为了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专程到上海向何慢同志请教,他诚恳地向我指出,根据他和龚义江同志记录和整理出《粉墨春秋》的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蔡友,,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0
近读《罗工柳艺术对话录》,感觉此书足以与傅雷先生称赞的《粉墨春秋》(盖叫天口述,何慢、龚义江整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媲美。一个是实践经验丰富、精研思深的艺术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厚生,,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9
我只是在盖老晚年同他有些接触,未曾深入研究过他,远不如上海的何慢、龚义江,浙江的沈祖安、杜钦、彭兆棨等同志。我这里只能谈谈我对盖老表演艺术的点滴感想和印象,与同志...
[期刊论文] 作者:姚耿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0
1983年第8期《戏剧报》上,发表了著名戏剧评论家龚义江的文章:《从默默无闻到拥有大量观众——孙爱珍是怎样争取艺术实践的》,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同行和广大观众一直关...
[期刊论文] 作者:陈琥,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艺术研讨会由汪培、龚义江负责筹组。4月2日上午,艺术研讨会负责人汪培同志宣布开...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6
上海宝山县沪剧团今年演出新戏《东方女性》,受到好评与欢迎,迄今为止已连满二百余场,而且发展趋势,愈演愈盛。在当前戏曲不景气的形势下,一个县剧团能连续取得这样的成...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7
《武松》是盖派代表作,由于盖叫天与角色气质相近,尤其喜爱武松的性格,历经多年求索和钻研,终于使角色创造达到主客观高度协调统一的境界。《一箭仇》是盖派另一名剧,盖叫天深入体......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79
拨乱反正,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我国著名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平反昭雪后,他的表演艺术也重显光彩。不久前我们曾经在浙江看到张二鹏同志演...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5
为了举行纪念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诞生九十周年,我们请程十发同志为他画了一幅彩色画像。画的是《炮烙柱》中梅伯的塑像(见上期本刊封面)《炮烙柱》是周信芳早年演出的《...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79
《恶虎村》是京剧武戏“八大拿”中的一出,在艺术上历来为人所称道,但对它的思想内容却看法不一,有完全肯定的,有彻底否定的。众说纷纭,分歧甚大。关键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8
(一) 张翼鹏生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卒于1955年。在南方京剧发展史中,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在上海赫赫有名,老上海没有不知道张翼鹏的。他在继承乃父盖派的基...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7
近年来,戏剧界展开了关于戏剧观更新的讨论。但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的内容基本上属于话剧的范畴。对戏曲来说,虽然有其作为舞台艺术的共同点,但还应注意到戏曲还有它本...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6
1990年前上海观众还不知有陈少云其人,可是现在观众没有不知道上海有了一位深受欢迎的麒派老生——来自湖南的陈少云。 天下事往往难以预料,上海是麒派艺术的发源地,麒派创始...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戏剧报 年份:1986
“海派”最初是指上海的京剧风格,相对北京的“京派”而言。以后扩而大之,超出了京剧范围,无论经济、文化,甚至待人接物、处世作风、服饰橱窗,凡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一概...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看俞振飞的演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人物身上具有一股儒雅、清新、秀美的“书卷气”。对小生的表演,除了唱、念、做、打的严...
[期刊论文] 作者:龚义江,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1
振兴戏曲,就戏曲本身来说,主要是提高艺术质量,唯有好戏才能争取到观众,这是最简明的道理。好戏的构成有许多条件,表演艺术是一个重点,剧本固然是一剧之本,如果表演逊色,纵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