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之雄,, 来源:剧本 年份:2016
去岁,两次患脑卒中的齐致翔出版了一本近六十万字的戏剧评论集续编,又为广西写了一个音乐剧《欧阳与桃花》(已上演)。齐致翔虽是中国京剧院(现国家京剧院)中生代重要剧作家,...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5
七绝贺成都市京剧团进京演出《少帝福临》成功齐致翔老凤雏鸭谐共鸣,①新声一派动京城。喜看《少帝》出巴蜀,不负艰难跋涉功。②注:①《少》剧主演高颂、刘露、刘杰等人才20出头,却...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7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齐致翔伟人长逝,举世同悲.小平同志的逝世使我们深深地、久久地沉浸在无比巨大的哀痛之中。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痛感:我们既失去了...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张之雄, 来源:剧本 年份:1996
江山代有才人出(创作手记)──《少年游》创作后记齐致翔,张之雄想到应友人之邀而创作的新编古装昆剧《少年游》,即将和观众见面,作为剧作者,我们的心情自然是兴奋的。兴奋中还夹杂...
[期刊论文] 作者:杨, 来源:剧本 年份:1986
中国京剧院剧作家齐致翔今年一月份经文化部批准,到香港作了近一个月的生活考察,这在首都戏曲界可算是件新鲜事。他与人合作的新作京剧《香港争利记》最近脱稿。这个戏是以...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1
我在《论梅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谈到梅派艺术的形成仰赖竞争,仰赖梅大师"不断求新"、"勇敢超越"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品格。谭派艺术的形成同样需要竞争、变革、求新与勇...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剧本 年份:2013
李少春的《野猪林》及他后来拍成的同名电影已成为中国京剧及中国电影艺术片最负盛名、最为观众激赏的传统经典。而众多欣赏者、继承者、研究者对其又总有与对其它传统经...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新编京剧现代戏《裘盛戎》日前由北京京剧院推出,特邀天津青年京剧团著名裘派花脸演员孟广禄担纲主演。北京京剧院一班实力演员合力创演,著名张派青衣演员王蓉蓉扮演裘盛...
[报纸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 年份:2004
笔者爱看新编京剧,感受其不断创新的时代气息;也爱看传统戏,品味其沉郁流芳的往昔风雅。譬如源流,未经积累、激扬、传承,何以开拓、流变、赴新?至于欣赏,不省创新之妙,沉溺于传统老戏......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4
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早已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所熟知。描写程婴救孤和赵氏孤儿大报仇的故事、及其所张扬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世道人心,早已成为中国老百姓乃至人类社...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8
有幸参加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赏陕西戏剧、歌舞,芳菲竞艳,繁花满眼,醉心舒怀,实人生难得之快慰。更值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政治、经济大变、文化艺...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回首梅、谭——京剧两大主要流派、主要行当的传承与发展,涌起笔者对京剧这棵冠盖全国的参天大树无比敬仰与骄傲的情感大波。但京剧不是只有生、旦两行。谭、梅的百世流...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3
调子和山歌--常剑钧的生命之树重读,重识广西剧作家代表人物常剑钧,心潮激荡,感触良多.纸上的文字一个个站起来,歌着、舞着向我走来,拂之不...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4
日前参加中央电视台《角儿来了》节目访谈,见到年逾八旬依然美丽动人的杜先生和她一直称为"小妹妹"的弟子陈淑芳、李亦洁、丁晓君、窦晓璇及她晚年时提携过的合作者于万...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6
深圳粤剧院推出新编现代粤剧《南海疍家人》,观后倍感愉悦且获益良多,重新认识了地处南粤海边、以改革开放享誉世界、现代化水平极高的移民城市深圳,更了解了年逾八旬的著名...
[报纸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 年份:2004
京剧《向农》改编自孟冰的话剧《枫树林》,讲述的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临死前不忘自己做过的对不起亲人、村人的往事而抓紧时间向他们道歉的故事,是一出典型的心理剧,发挥了京剧唱......
[报纸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 年份:2004
京剧《向农》改编自孟冰话剧《枫树林》,讲述了南方某地一位村支书向农被查出身患绝症,在生命最后90天决定放弃治疗而舍生忘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向农在生命最后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福建省福州市艺术学校演出的,根据传统闽剧改编的《红裙记》让人领略了闽剧独有的美韵与活力。一个培养学生的戏校,不是专业剧团,建校几十年,从中走出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家。...
[学位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 年份:2004
在所有的舞台艺术中,木偶艺术大概是最为千姿百态和饱含奇思妙想的。在木偶艺术领域,既有比真人还大的巨型木偶,又有套在指尖上的微型木偶,甚至一把雨伞、一个小球都可以用作木偶......
[期刊论文] 作者:齐致翔,,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曾几何时,梨园界爆出一大新闻——程派传人李佩红把梅派经典《穆桂英挂帅》改为程派演了!虽说演出大获成功,但评价褒贬不一。起初我也不以为然,心想程派戏怎么继承、发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