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7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区伯平,齐广勋,杨金斋,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1985
[期刊论文] 作者:钟雪, 齐广勋, 康岭生, 刘剑锋, 杨向东,, 来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年份:2012
植物是医用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约占整个医用药物市场的1/4以上。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植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许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重组药用蛋白在植物中获...
[期刊论文] 作者:区伯平,齐广勋,曾宪政,柳凤轩,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蒋滢, 杨静, 齐广勋, 邢国杰, 马莲菊, 杨向东,,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4
种子作为植物重要储藏器官之一,为高效表达外源重组药物蛋白提供了理想的载体。与其他植物生产系统相比,植物种子反应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表达水平较高,重组蛋白活性稳定,...
[期刊论文] 作者:顾德峰,李东升,王蕾,齐广勋,赵和祥,董然,, 来源:园艺学报 年份:2008
利用东亚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孢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不同的培养方法对东亚对开蕨孢子萌发和原叶体生长均有明显影响,破碎...
[期刊论文] 作者:于志晶,蔡勤安,刘艳芝,齐广勋,马瑞,,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13
为提高大豆的耐旱耐盐碱性,将拟南芥转录因子DREB2A序列优化后,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DREB2A,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DREB2A基因导入大豆品种Willimas 82和Bert中,转化...
[期刊论文] 作者:区伯平,齐广勋,曾宪政,李柏,刘东海,梅芳瑞, 来源:四川医学 年份:1983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晓冬, 王英男, 齐广勋, 赵勇, 仲晓芳, 董英山, 王, 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7
本文归纳了大豆花色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总结概述了花色素组成、花色与花色素组成的关系、控制花色的基因型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大豆花色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于志晶,蔡勤安,刘艳芝,齐广勋,马瑞,董英山,,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本研究构建了水稻Na+转运蛋白SKC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TF-SKC1,标记基因为Bar基因。以子叶节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SKC1导入大豆中。经过除草剂抗性筛选后获得的再生植株...
[期刊论文] 作者:赵勇,齐广勋,赵洪锟,周淑香,王玉民,董英山,,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7
斜纹夜蛾已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害虫,对野生大豆抗斜纹夜蛾资源进行鉴定可以拓宽大豆抗虫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室内喂养2日龄斜纹夜蛾幼虫的方法,以幼虫重和蛹重为指标,...
[期刊论文] 作者:王帅, 张子戌, 齐广勋, 王英男, 赵洪锟, 刘晓冬, 袁,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04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大豆育种提供宽阔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基于35对SSR标记,对60份东北地区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
[期刊论文] 作者:袁翠平,赵洪锟,王玉民,刘晓冬,齐广勋,董英山,,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14
大豆丝氨酸羟基转移酶(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基因(SHMT)是Rhg4位点的抗胞囊线虫基因。本研究根据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对92份野生大豆进行了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研...
[期刊论文] 作者:桑永生,刘月,齐广勋,王玉民,刘晓冬,李玉秋,董英山,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21
利用30个SSR标记对河北省唐海原位保护区收集的59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河北唐海原位保护区的野生大豆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383个...
[期刊论文] 作者:赵勇,刘晓冬,赵洪锟,袁翠平,齐广勋,王玉民,董英山,,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17
本研究采用测序法、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法(CAPS)和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法对大豆Dt1基因的4个SNP进行分型,旨在从准确性、稳定性、耗时和成本4个角度,对上述3种分型...
[期刊论文] 作者:齐广勋,王金刚,杨向东,郭东全,薛健,张原宇,李启云,董英山,,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1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L.)作为优良牧草和地被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耐盐碱、干旱能力差等原因致使应用受到广泛限制,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白三叶种质创新提供了...
[期刊论文] 作者:齐广勋,杨向东,隋丽,张正坤,郭东全,钱雪燕,邢国杰,杨静,, 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年份:2011
高频稳定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开展白三叶遗传转化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优化白三叶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白三叶子叶节为外植体,对影响丛生芽诱导、增殖的激素种类(2,4-D、KT、6-B...
[期刊论文] 作者:王英男,齐广勋,刘晓冬,袁翠平,赵洪锟,李玉秋,董英山,王玉, 来源:大豆科技 年份:2018
大豆新品种吉育36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007年以吉育59为母本,以吉林28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秆强、抗逆性强...
[期刊论文] 作者:王英男,齐广勋,刘晓冬,袁翠平,赵洪锟,李玉秋,董英山,王玉, 来源:大豆科技 年份:2018
吉育111是以吉林小粒6号为母本,以国外材料Denny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粒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秆强、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适合生产豆芽和加...
[期刊论文] 作者: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王玉民,赵洪锟,董英,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19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
[期刊论文] 作者:袁翠平,齐广勋,李玉秋,刘晓冬,王英男,王玉民,赵洪锟,董英山,,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年份:2019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