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波(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0
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造成了冠心病诊治方面的许多差异。现简要概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 作者:汪丽(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0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二者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但不同危险因素对二者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
[期刊论文] 作者:陈敏(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动脉硬化血管病,危害人类健康。血管壁细胞外基质降解造成血管壁重构,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胱抑素C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宇姣(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4
动脉粥样硬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很难逆转。一种新型的药物转运系统是通过纳米粒实现的,它是生物可降解的无毒害......
[期刊论文] 作者:林妍霞(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4
急性心肌梗死及由此引起的死亡、缺血性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等,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继吸烟、大量饮酒、血脂异常等因......
[期刊论文] 作者:王远鹤(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年份:2005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早期、完全、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的组织灌注.急性期的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都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且已经被几十项大规模...
[期刊论文] 作者:任莉娜(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1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出现逐搏交替变化的现象,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T波电交替的检测方...
[期刊论文] 作者:王蛟龙,陈莉(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现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世杰(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3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已经确定,应用系统化方法对总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进行综合评估能更好的控制危险因素。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重要工具,...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南翔(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3
心电图作为一种可行的检查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定.回旋支解剖变异度较大,容易受侧支循环影响,心电图预测负荷率低,使得梗死相关动脉为回旋支...
[期刊论文] 作者:杨筱茜(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1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手段,以其较高的准确度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逐渐受到人们的接受与重视,相比与传统的冠状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楠楠(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2
心力衰竭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后者又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近年来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力衰竭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心脏的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子新,Thomas RJ(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2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急性事件的治疗得到了高度重视,但针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反复再发的继续治疗即二级预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过去的15年,心脏康复已经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子新,Thomas RJ(综述),齐国先(审校), 来源:心血管病学进展 年份:2012
关于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标准治疗的综述,第一部分我们已经阐述了心脏康复的概念、核心构成和益处,现将讨论心脏康复的实施方法、克服心脏康复实施过程中障碍的途径,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