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4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理,经脉相络,以膜联系,二者纳化协调,升降相因,同为阴津化生之源,关系十分密切.因而部分学者以为脾胃之阴并无严格区分,习惯上凡阴津不足则责之于胃,...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5
晚清名医柳氏宝诒擅治温病,尤精於伏气温病的研究。其采撷名贤著述,参以己见,对伏温详加注述,并著《温热逢源》、《柳宝诒医案》等书。其论理细腻,用药精究,颇为近代医...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陕西中医 年份:1993
泄泻一证,本于脾胃,又每与湿阻关系密切。临床上部分泄泻虽然见有脾虚湿阻之证,以健脾燥湿之药罔效,但是以风药治之,疗效尚称满意。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体会。脾为中...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94
本文从谙达众长,精究药治,复方多法,取精用筒,标本兼顾,巧施对药,推崇“轻以去实”四个方面探析了近代名医程门雪的用药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6
痰是人体内的一种病理性产物,亦是一种致病物质,诸多疑难杂症每责之于痰,故有“怪病责之于痰”,“百病皆由痰作崇”之说。历代医学家对其治法论述详尽,付于临床,常获捷...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河北中医 年份:199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悬壶济世之余,“采辑历代名贤著述,去其驳杂,取其精华,间附已意,以及考验”,著立了《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是书以三焦辨证来把握病机,归纳...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0
肾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人体内“水精四布”的功能发生障碍;在脏器来说是肾、脾、肺脏腑的相互关系、各自的功能及其升降出入不能协调,其中以肾的升降出入功能发生障碍为主。如任......
[会议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国际(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 年份:2011
  本文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从“寒热同用、攻补兼施、散敛并行、燥润并重、调和阴阳、升降结合、数法兼备”七个方面探讨了其反成用药的经验,突出了仲景用药精华,足资吾......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来源:河北中医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李秀安, 黎忠民,,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13
《温病条辨》系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其对温病的辨治有独到之处,如温病后期,热羁下焦,消灼肾阴,其治以滋肾法为主,并针对病机演变,而分别辅以复脉、填精、敛汗、止涩、泻火、...
[期刊论文] 作者:黎忠民, 刘秀君,,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2
《时病论》系晚清名医雷丰所著.雷氏才思敏捷,治学严谨,究心于临床数十年,以为“时有温热凉寒之别,证有表里新伏之分,体有阴阳壮弱之殊,法有散补玫和之异,设不明辨精确,...
[期刊论文] 作者:刘秀君,黎忠民,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6
晚清名医柳氏宝诒弃儒从医,治学严谨。平生学验俱丰,述病切要,析证细致,立方有据,用药精究,深为后学赞许。柳氏治肝病根据肝的特性,将肝病分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病三种...
[期刊论文] 作者:吕鹏, 黎忠民,,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5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志承叶桂之说,集先贤之论,参以已验著成《温病条辨》,其以三焦学说为经,卫气营血学说为纬,进一步提出了温病、湿病的辨证论治纲领。本文根据"治上焦如...
[期刊论文] 作者:姚杰良, 黎忠民,, 来源:中医药导报 年份:2010
从炮制、辨证、配伍、限量、煎煮、服用、保质7个方面,介绍了附子的减毒方法,对附子及有毒中药的安全使用,颇具实用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姚杰良, 黎忠民,,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份:2004
误诊误治易成久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甚则威胁生命。究其始末,主要原因包括:虚虚实实,检诊困难;病证不明,似是而非;见病医病,不中机宜;疏忽大意,不达情理。为减少久病形...
[期刊论文] 作者:姚杰良, 黎忠民,,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5
病分百种,治有八法,通寓八法,八法皆通,临证以汗为通,以吐为通,以下为通,以和为通,以温为通,以消为通,以清为通,以补为通。故凡诸病者,症见不通,治宜以通为先。...
[期刊论文] 作者:姚杰良, 黎忠民,, 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唐忠涛, 黎忠民,,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12
麻黄为解表散寒之要药,张仲景对其运用颇为得心应手,广泛用于风寒水湿痰饮诸病及痹证、肿胀、中风、心悸、黄疸、咳喘等病证,并对其配伍、用量、煎服方法论述详尽。兹不...
[期刊论文] 作者:姚杰良,黎忠民,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09
脾旺肝虚证又称土壅侮木,多因脾失健运,湿阻气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为脾病及肝所形成的证候,属肝脾不调的范畴,临床颇为常见,然而众多医藉和教材则鲜有专门论述,故笔者就此陈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