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5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黎德锐,1953年6月出生,广西桂平人,中文系教授。现担任基础写作、文学创作、应用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多门课程的教学,...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7
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当代写作界出现了一种非构思写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写作理论中“素材积累——构思酝酿——写作传达阶段”“或‘构思’——传达”的过程,是不真实的,是......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美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T.S.艾略特曾经将诗的声音分为三种:“第一种声音是诗人对自己说话——或者是不对任何人说话的声音。第二种是诗人对听众——不论是多是少——讲...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传统的认识论意义观认为作品的意义即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原义;迦迭默尔则认为作品的意义不是先于理解而有的东西,在解释者的理解之前总是处于未定状态,向多种解释开放。本文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现侨居加拿大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素有“意象魔术师”之称,他的代表诗集《魔歌》是三十部“台湾文学经典”之一。《魔歌》中Love, a famous Taiwanese poet living in Cana...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是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分配、传播及使用为基础,以创造人的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它的迅猛发展使整个社会充满多种数字符号......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并非所有的板书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特别是当前语文教学开始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重视知识的灌输到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诗歌的"空白"艺术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某些方面的缺失或"虚空",它在文本层次上表现为结构空白、语义空白和句法空白。诗歌的张力存在于诗的字面意义和诗...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诗歌情感是流动的,其流动主要依赖意象、思想和记忆进行;其主要的流动方式有江河奔流式、暗河潜流式、波浪起伏式、火山喷发式。作者在写作中,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选择与...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1996
诗歌的“空白”艺术与诗歌的“张力”效应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多作为表现手段出现,后者则多作为表现的目的出现,空白艺术与张力效应构成因果关系。二者对于诗歌的创作及欣...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师专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较为常见的,对教育实习影响较大的自卑心理.急于求成心理、紧张恐惧心理、自我赞赏心理、先紧后松心理以及应付心理等不良心态现...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梧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以“味”品诗、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辨味批评,与以“意”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但辨“味”不同于辨“意”,后者着重于对诗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文科版) 年份:1989
一正如有黑夜也会有白昼一样,模糊性是与明晰性、精确性相对立而存在的。形象的模糊性,是形象的非明晰性和非精确性。它是文学模糊性这个命题中最有力的体现者。因为文学的模...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0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既产生于社会的实践活动,也对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成功的必须条件。在毕业实习中,实习生......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回文诗是特殊的诗歌形式,顺读倒读皆可成文。由于制作困难且难以表达丰富的内容,历代所留传下的作品不多,研究者也较少。本文试从回文诗的读法以及所以能倒读的原因作探讨:1、古......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河池师专学报 年份:1993
一人们在进行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研究时不难发现,在不同的文学长河中都存在着一种相同的文学现象——移情现象。移情现象是西方美学家十九世纪下半期的重要发现,德国美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5
网络文学、短信文学都是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发展迅猛,对高雅、精英文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却不是对文学的颠覆或文学的终结,利用多媒体展示主流文学,也许是一种明智的做...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诗歌创作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明示和暗示两种,暗示因为能使诗歌增加艺术魅力而受诗人的重视。暗示主要利用比兴、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处理好暗示中的“隐”和“示”的关系,对诗歌......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申论》作为高校中一门新课程,直接为选拔国家公务员服务。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着力于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寻找对策能力和论证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多...
[期刊论文] 作者:黎德锐,,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青年诗人朱山坡的诗,在题材和主题上较多表现生活底层中弱势群体生存的无奈与不幸以及诗人对内心情感的尽情宣泄;在构思上,带情节性的叙事新鲜奇特;语言表达上平易、通俗、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