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黄邦钦, 来源: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1
  浮游植物是海洋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过程启动海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如海洋生物泵、海-气交换),最终影响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从而对气候系统......
[学位论文] 作者:黄邦钦, 来源:厦门大学 年份:1999
该论文研究了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在台湾稍微海峡和厦门西海域碳磷循环中作用问题.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碳循环,第二部分是关于磷循环.第一部分:微型和微微型浮...
[会议论文] 作者:黄邦钦, 来源:第九届海峡两岸海洋科学研讨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黄邦钦, 来源: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9
浮游植物是海洋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过程启动海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影响海洋对大气CO2的吸收,从而对气候系统起调控作用。针对“浮游植物群......
[期刊论文] 作者:侯建军, 黄邦钦,,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5
海洋生物固氮是海洋中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其对海洋吸收CO2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固氮蓝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待进一步探明。现今的研究已表明,蓝细菌对海洋的氮平衡和生物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洪华生,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95
厦门西港微型浮游植物吸收磷酸盐的百分比、吸收速率常数和单位体积吸收速率均最大,分别9为74.85%、8.28×10^-5/s和5.38×10^-5μmol/(cm^3.s),小型浮游植物次之,超微型浮游植物小;单位叶绿素a的吸收速率是超微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洪华生,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1993
本文研究了培养条件下,介质中PO_4-P浓度、砷酸盐浓度、温度及光照强度对海洋浮游植物吸收磷酸盐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介质中,随PO_1-P浓度的升高,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钒,黄邦钦,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2000
1997年8月,在台湾浅滩南部的9701和9704测站对叶绿素a的多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结构可分为三部分:上均匀层,下均匀层,高含量层,一均匀层和下均匀层的叶绿素a含量低,且无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林学举,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2000
分别于1997年10月与1998年4月,研究了厦门西侧海域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西侧涨域微微型浮游植物在类群组成和丰度分布上存在的着在的时空变......
[期刊论文] 作者:徐松立,黄邦钦,,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2010
尝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方法测定浮游植物不同类群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并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海域的培养实验来初步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光合色素,手动收集并测定各对应光合色素峰的放射性活度,依据Redalje-Laws法并结合类胡萝卜素标......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徐鹏,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0
研究了单种和两种混合世量培养条件下,Fe-EDTA(Fe^3+)、Mn(Mn^2+)浓度对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及细胞大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与其混合培养中的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圆筛藻(Coscimodis cus sp.)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本实验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洪华生,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介质中磷酸盐浓度对几种藻类吸收磷酸盐动力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温度、光照强度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短时间(2h)批量培养条件下,介质中磷酸盐浓......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钒,黄邦钦,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0
利用1997年8月在台湾峡南部的调查资料,着重研究了叶绿素A垂直分布中最大值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台湾峡南部,上升流是形成叶素A垂直分布最大值的重要因素。潮汐作用使得叶绿......
[期刊论文] 作者:洪华生,黄邦钦,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分粒级(0.2~3,3~20和20~200μm)测定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光合作用率和吸收磷酸盐的量。结果表明:微型浮游植物(3~20μm)对厦门西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现存量贡献最大(71%~98%),小型浮游植物(20~200μm)次之(0.6%~22%),超微型浮游植物(0.2~3μm)贡献最小(0~9%);微型浮游植物占光合作用率的75%,超微型和小型分别占14%、11%,秋......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洪华生, 来源:福建环境 年份:1995
从现存量,光合作用入手,阐明微型浮游植物在近岸海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在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洪华生,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2000
1993年8和11月,1990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高,春(1994年5月)秋(1993年11月)最低;结果亦,该海......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钒,黄邦钦, 来源:海洋科学 年份:2000
[会议论文] 作者:吴文学,黄邦钦, 来源:第四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研讨会 年份:2014
  青绿藻(prasinophytes)是一类重要微微型真核藻类,在海洋初级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热带-亚热带的南海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综合运用独立于纯培养和基于纯培养等手段系...
[期刊论文] 作者:黄邦钦,柳欣,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15
海洋生物泵及其与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边缘海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气候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
[期刊论文] 作者:张钒,黄邦钦, 来源:海洋科学 年份:200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