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7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研究生 年份:2011
黄天骥,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专家。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明新,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4
广东高教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上卷收入了黄天骥关于戏曲史、戏曲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著,下卷则荟萃了他关于古典小说诗文方面的研究佳作,还有关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李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5
黄天骥,1935年生于广州。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教授在中国古代戏曲、古代文学及岭南文化研究等方面造诣深厚,在古体诗文及...
[期刊论文] 作者:宋俊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黄天骥先生,1935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2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当时,著名学者詹安泰、董每戡和王季思等先生在中文系任教,分别给学生开设了诗词、戏曲史和宋元...
[期刊论文] 作者:师飙,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黄天骥教授,广东新会人,出生于1935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韵文学会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黄天骥教授1952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毕业并留系任教。三十年来,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研究》等专业基础课。他的讲授,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视野和知识面为主旨,生动...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红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6
“黄天师”并非姓“黄”名“天”,而是许多中大师生对黄天骥老师的昵称。叫上一句“黄天师”,那是大家对他发自内心的敬重。这里,无疑有类似“我的朋友胡适之”的亲切与随和,但绝无调侃与其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年份:2019
中国戏曲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学人黄天骥今年已84岁高龄.花甲之年后,他反而越忙越有活力,迎来创作力大爆发.近10年来,他写了近千万字的书,“我一天到晚在书堆里生活”.rn耄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4
广东中山郭冠璇我读贵刊2014年第4期黄天骥教授的《“鸳鸯楼”纪事》文,感到写得很真实。一切悲欢离合都成过去,都已进入历史,但问题在于:今天的我们应怎样看待历史?这才是决定我...
[期刊论文] 作者:朱圆,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2018
黄天骥  1935年生,广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曲的教学和研究。担任系主任时,创立了“一百篇作文”教学传统。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6月12日,中山大学怀士堂门口,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吴陈饶纪念讲座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开始前,学生们正分列阶梯两边预备合影,黄天骥轻快地拾级而上,满头银发在风中颤动,微...
[期刊论文] 作者:周生,, 来源:书城 年份:2017
黄天骥教授自谓以戏曲为主,兼研别样,但同学们的感受或正相反,因为先生早年主要给本科生讲授诗词,同学们常常“听得如痴如醉”(陈平原语)。所以,像“文革”后那几届毕业生回...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9
黄天骥,1935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
[期刊论文] 作者:苏枫, 来源:小康 年份:2022
黄天骥:这本书其实并非出于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只是从偶然的单篇文章开始的。2019年初退休后,一些学生就说让我写一些关于唐诗的短文章。...
[期刊论文] 作者:黄天骥,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6
黄天骥: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临川四梦”。其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牡丹亭》水平很高,要深刻地体会是难以做到的。...
[期刊论文] 作者:南方, 来源:保健与生活 年份:2019
中国戏曲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学人黄天骥今年已84岁高龄。花甲之年后,他反而越忙越有活力,迎来创作力大爆发。近10年来,他写了近千万字的书,用他的话来说,“我一天到晚在书堆里生活”。  ...耄耋之年重回讲台  黄天骥现在忙着做研究和教学。80岁的时候,他重新回到大学讲台,为学生讲述唐诗宋词之美。黄天骥说,自己懂得忙里偷闲,给大脑放松。放松的方式,就是著书。...去年,15卷近500万字的《黄天骥文集》才刚刚问世...
[期刊论文] 作者:宋俊华,,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04
1935年11月生,广东新会人。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1996年2月受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在学术界,一提起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人们自然而然...
[期刊论文] 作者:康保成,,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6
一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棋手和一位名满天下的高手对弈。最初,这位民间棋手并不知道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棋王,连弈三盘,盘盘皆赢。到知道对方的大名之后,再弈...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永健,,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洪异《长生殿·例言》谓:“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盖姑苏徐灵昭氏为今之周郎,尝论撰《九宫新...
[期刊论文] 作者:王维, 来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是一部全面反映纳兰思想及艺术面貌的学术专著。该著立论新颖、方法独到,在改革开放之初,实开纳兰研究之先河,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界对纳兰个人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更是推动了人们对纳兰词乃至清词整体之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大致有三......
[期刊论文] 作者:黄竹三,,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0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黄天骥、康保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戏剧形态研究》一书,极为欣喜。这部84万字的煌煌巨著,其研究视野之广阔,内容之丰实,阐述之深刻,见解之超群,方法之创...
[期刊论文] 作者:武华,,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杨重华在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他不醉心于那时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尽管受过颇多的儒家思想的熏陶,结果还是感到空虚和幻灭,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