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8
编者按: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下旬,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和武汉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张之洞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安龙召开,何晓明、黄万机、王征、李志茗、张继才、吴骁等学者参加研讨会,共收到参会论文八十余篇...本刊选取了黄万机、安尊华、唐保华、张春景四位参会专家论文刊登。  摘 要:黔中巨儒郑珍与莫友芝,比...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0
黄万机(贵州省社科院)明末清初近百年间,大量名僧来黔传法,形成“百计高僧入黔疆”的盛况。释如纯所著《黔南会灯录》,记述一百二十位高僧的行迹。现存当时名僧《语录》二十多种,《...
[期刊论文] 作者:谢强, 来源:当代贵州 年份:2014
作者:黄万机著出版:中华巢经文化有限公司《黄万机全集》摘录:郑子尹一生科场颇不遂意,僻处西南,终老乡里。一区区广文,际遇坎坷,艰虞备尝,却能以过人精力与坚强意志博览群籍,潜心撰述...
[期刊论文] 作者:王煜,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4
【正】香港作家董桥在《辩证法的黄昏》中说:“今日学术多病,病在温情不足.温情藏在两处:一在胸中、一在笔底.胸中的温情涵摄于良知之教养里面,笔底温情则孕育于文章的神韵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黔中文化研究“南明文化”刍议黄万机 (1-1)…………………………………………………………………………………………………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的定位及品牌形象———提高黔东...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翔,,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2
黄万机的《黎庶昌评传》(以下简称《黎传》),是迄今研究黎庶昌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著。它以流畅、生动的笔触,论述了黎庶昌的家世、经历及其政治思想、学术成就、散文特色等,...
[期刊论文] 作者:任玉梅,杨舰, 来源:当代贵州 年份:2013
近日,本刊特邀顾久、黄万机两位学者做客“阳明茶座”,解读相关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王天海,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5
蒋南华、黄万机、罗书勤三先生第一次将尘封百年的手稿整理校注问世,对我省历史文献的保存和流传,对"楚辞学"的深入研究,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该书新近由贵州...
[期刊论文] 作者:龙建春,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丘铸昌,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1
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贵州的奇山秀水,不仅养育数以千万计的贵州各族儿女,而且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众多的颇富才华的文人学士。晚清之际,先后生活于遵义沙滩一带的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就是黔中众多文人学士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生活于穷乡僻壤之区,成长于......
[期刊论文] 作者:熊作华,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1
有一句话:"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贵州是没有文化的蛮荒之地.继后又出现三无之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一来,贵州就被贬...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0
作者:黄万机巴蜀书社1989年3月出版郑珍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其经学、文字学专著十余种,备受时流推崇,在学术界独树一帜,与莫友芝合纂的《遵义府志》有“天下府志第一”的评语。...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当代贵州 年份:2014
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涛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9
清代光绪中叶,黎庶昌出任川东兵备道道员兼重庆海关监督,在此“酌用西法”,给西南大地带来了“欧风美雨”。鼓励工商业者学习外洋生产技术,发展经济,又创办洋学堂培养出国留...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0
晚清出现在遵义东乡的"沙滩文化",是黎、郑、莫三个家族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百多年间,三家几代人中涌现了几十位诗文家和学者,人各有集。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全...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01
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沙滩文化” ,不仅有大批文化遗产 ,而且有感人至深的文化精神 ,是蕴藏深厚 ,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值得开发和利用。...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9
钱邦芑是明末清初的诗文家和学者,曾在永历王朝做官,隐居在贵州余庆县的蒲村,在这里创建他山景区,筑堤为湖。据守贵阳的“秦王”孙可望逼他出山任职,他祝发为僧,自号大错和尚。后流......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4
位于乌江中游的思南,成为该地域政治、文化的中心,教育事业繁荣。从宋代銮塘书院开办,中原文化在此传播,教育链条绵延近千年,人才辈出,堪称黔中教育的典范。...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万机,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多民族组合的复合民族,其组合的历史相当悠久,民族凝聚力的产生也源远流长。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因素及源泉来自许多方面:既有经济(包括地域环境)方面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