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3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瑞,,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15
鲜于煌,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衔导师、三峡文学研究所所长,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会长。鲜于煌教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研究杜甫到达三峡后的“晚节渐于诗律细”,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杜甫晚年诗歌创作的态度、方向、要求,而且可以看到“诗律细”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0
中国的正史不管是二十四史还是二十五史,都可以说是“官史”或“宫史”,再或者说是皇帝王朝的家族史。至于民间的稗官野史,那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因此,可以说所有的正史它都有一......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2
根据现代方言和有关典籍,本文认为“乡坝佬”之“佬”应是“獠”之义。...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杜甫目睹大唐王朝在经济上的种种弊端之后,提出了不少生财、用财、理财观念。他主张“销兵铸农器”,主张商业流通,主张“屯田”自给,主张讲究耕作方法、水利灌溉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杜甫的诗歌不仅是唐代的一部“诗史”,而且是政治史、文化史,同时还是一部有关的经济史。本文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杜甫是唐代一位很具有“经济意识”的诗人。这对全面......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早在16年前,缪钺教授就曾提出:“研究杜甫及其诗歌,前途是很广阔的,有不少新领域等待开辟。”我以为,杜甫的超前意识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的新的研究课题。 杜甫在长江三峡地区一...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本文详细论述了长江三峡地区少数民族民俗与情歌的特色,它对全面认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文学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地理教育 年份:2004
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日益严重地缺水,沙尘暴正像瘟疫一样在黄土高原肆意横行.为了挽救黄河流域不再沙漠化,党中央正在采取重大的措施--南水北调以解燃眉之急!我们现在大力抢救黄...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98
(一)长江三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辉煌。早在204万年以前就有巫山猿人生活在这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地方。它表明了人类不仅起源于非洲,而且起源于亚洲。“中华民族...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本文从土家族民间故事出发 ,详细分析论证了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博大胸怀和光辉思想 ,这对如何正确认识土家族显然有其独到的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重庆行政 年份:2005
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说:三峡工程的关键就是——三峡百万大移民。为了配合举世无双、横空出世的三峡工程,石破天惊的中国三峡百万大移民,以其空前绝后的磅礴气势不仅在国内有......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华夏国学 年份:2015
《论语》第一篇《学而》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民德归厚”和“慎终追远”实际是因果句式,因为能够做到“慎终追远”,所以可以做到“民德归厚”。“慎终追远”讲...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伟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应怎样理解才正确呢?肖文苑在《唐诗琐语·再说“诗眼”》中说: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字,“是腐臭之意,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是动词。”而林安在《“诗眼”不一定都是动词》一文中却说:......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05
住在长江三峡地区千山万壑、深山密林中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千百年来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生活特色。研究他们的民俗特色,对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显然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日本圆仁所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唐代玄奖写的《大唐西城记》、元朝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记》被人们称誉为“东方三大旅行记”,它不仅是中、日文化邦交史上一部闪......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杜甫在唐代是一位很有"军事意识"的伟大诗人.他不仅懂兵法、识军机,而且很有战争策略的眼光.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对全面了解杜甫的思想行为和唐代有关的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等等都...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煌,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3
屈原在他天才的著作《天问》全文要结束的时候写到:“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 对“伏匿穴处”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王逸云:“君将退于江滨,伏匿穴处耳,当复何言乎?”黄文焕云:“伏匿穴处’,原之自斥,以斥楚也。仇不可复,怨不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