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张雪永,,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3
内容说明:《保路风潮—辛亥革命在四川》由研究四川保路运动史的权威学者鲜于浩撰写。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围绕20世纪初四川经济社会状况和川汉铁路筹建始末,阐述了保路运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初步实践,它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提供了新的平台,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革命和建设人才。...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五四时期,新思潮在中国广为传播。王光祈和少年中国学会曾独树一帜,力图另辟蹊径以探求救国之路,但终成具有无政府主义特征的工读互助主义的倡导者。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的各...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曾经呈现出和平争路的态势,其基本原因在于这场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群众性恃法抗争风暴。运动的领导者依据对借款合同的研究,提出了“破约保路”宗旨及相应......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端方、赵尔丰皆是清末朝廷派往四川的重臣,并与"铁道干线收归国有"政策密切相关,而且他们围绕"铁道干线收归国有"政策是否良善、应对四川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后四川政局的举措...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年份:2012
四川保路运动之所以能够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原因固多,而最为重要的是运动所有的广泛的群众性。自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后,四川各族各界民众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到"破约保路...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邓孝可,字慕鲁,四川奉节人。1903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及归国以后,邓氏长期从事于立宪政治活动。辛亥四川保路运动时期,他出任四川保路同志...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求索 年份:1993
毛泽东、蔡和森等首倡成立的新民学会,向为史家瞩目,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亦为研究者重视。将二者有机联系并予以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初创时期的新民学会与正在勃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曾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新民学会留法会员在勤工俭学生中独树......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破约保路”这一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内涵的口号,是四川保路同志会的宗旨。领导运动的四川立宪派人为何提出这一口号并将其作为保路运动的宗旨?这个宗旨是...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2
青年毛泽东的第一次北京之行是蔡和森再三劝说后成行的,非其本意;对旧北京的厌恶、不愿介入污秽的社会、打算进行"大规模的自由研究"、在长沙开拓新民学会会务以及新村主义思...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2
1913年二次革命(也称癸丑之役或赣宁之役),湖南宣布独立的日期,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7月17日说,有7月25日说,亦有日期不明确之说。现就笔者阅读史料所及,将二次革命湖南宣布独立的日期订正如下: 第一,7月17日不是湖南独立的日期。理由如次: 1.谭人凤虽属事......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2
【正】 声势浩大的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前奏与导火线,其历史地位向为史家瞩目。探究四川保路运动终能独步一时的原因,不可不对川路股款的主要来源进行研究。"川路股款独...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3
【正】 译者按:这是一份法文档案资料,标题为译者所加。原件为十六开打印件,是当时法国驻成都代总领事德瓦赫(Doire)致法国外交部长比松(Pichon)的公文信函,档案编号为:Nouve...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武汉出版社推出了史学界企盼已久的大型工具书——《辛亥革命辞典》。这部关于辛亥革命的专业辞典,立意精当,搜罗宏富,实为研究者案头所必备。该辞典所...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旅欧共青团成立后,即在党团员中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内部训练,以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经过党团组织安排,党团员们发表了很多的理论文章,展示了较高的...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高层领导人士,年轻时大都曾出国留学,象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在青年时期先后留学日本、德国、法国或苏俄。但是曾经长期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却没有出国留过学。青年毛泽东对出国留学有何见解?他为什么不......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09
青年毛泽东醉心于探讨改造世界和中国的方法、途径,倡导“大规模的自由研究”求索模式。他成功地劝说蔡和森等会友共同实践,在理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观。...
[期刊论文] 作者:鲜于浩,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3
1911年6月17日成立的四川保路同志会,曾经组织、领导四川人民掀起了规模宏大的"破约保路"斗争,为武昌首义的爆发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些有关四川保路运动的论著在介绍该会时,都说该会设有会长、副会长,而且认定蒲殿俊、罗纶分别为正、副会长......
[期刊论文] 作者:张力,鲜于浩,,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3
本文以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决议或宣言,以及瞿秋白、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这一时期的论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认识的渐进过程和理论成果。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肖平,鲜于浩,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与其它几个主要殖民国家相比 ,近代法国对华经济贸易的份额明显少于英、美、日、俄等国 ,甚至逊于德国。这一现象是值得关注当今中法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人士注意和研究的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