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吉林教育科学 年份:1996
浅谈薄层层析法的实验教学吉林公安高专鲁赫鸣薄层层析法即薄层色谱法,是物证分析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特点,从而得到了最普遍的...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7
一、社区禁毒工作现状1.社区禁毒及无毒社区的概念社区禁毒指社区管理机构在其范围内运用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手段,防范和制止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一项系统工程。无毒社区......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毒品具备依赖性、违法性与危害性的特征,按法律规定分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两大类。常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目前,我国禁毒工作存在对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打击不力、对吸毒行为处罚过轻、贩毒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贩毒逃避法律制裁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强化禁毒意识、进一步完善禁...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年份:2002
公安高校教师综合能力是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邻近学科知识 ,相当的教育学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 ,语言表达能力强、创造意识强 ,因材施教 ,提...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毒物涵义,包括毒物的概念,毒物的分类,毒物在体内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因此,毒物分析对中毒案件的侦破至关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公安论坛 年份:1995
薄层层析法即薄层色普法,是物证分析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等特点,而得到了最普遍的应用。因此,在刑事技术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全...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郭鼎,鲁赫鸣, 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份:1996
研究了大白鼠血液和肝脏检材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对氰经物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保存168h,保存温度4℃,血液和肝脏检材中的氰化物含量变化很小;保存温度25℃血液和肝脏检材中的氰化物浓度随......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钟岩, 来源:公安论坛 年份:1996
甘氟中毒检材处理及检验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郭鼎,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例利多卡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患者均为手术中死亡,其中用利多卡因作表面麻醉2例,传导麻醉1例,硬膜外麻醉1例。除硬膜外麻醉用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外,均用...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曹晓艳, 郭鼎,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于亚新,郭鼎, 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份:2004
1案例资料2003年3~7月受理8例手术中局部麻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案例.男性3例,女性5例,除1例男性年龄为66岁外,7例平均年龄为34岁....
[期刊论文] 作者:陈宝春,梁颖,鲁赫鸣, 来源:辽宁警专学报 年份:2003
本系统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执行测量鉴别肇事汽车车灯碎片的方法和车灯特征信息获取测量的装置,利用此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可快速鉴别出肇事逃逸车辆的种类、车名和车型.使用本装...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 闫颖, 王文思, 袁星,,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测定了多菌灵、氯氰菊酯对大棚、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在土壤中含量低(1~40μg/g)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150μg/g)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
[期刊论文] 作者:鲁赫鸣,邹杰华,郝鸣,丁晓川, 来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创建“无毒社区”应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齐抓共管、预防为主、分类指导为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及方法是:...
[期刊论文] 作者:郭鼎于飞,张贯石,阎萍,刘莉,鲁赫鸣,钟岩,宫素文, 来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作者采用以叔丁醇为内标的气相色谱法,初步研究了正常人血中乙醇含量和死亡儿童血中乙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年人血中乙醇含量男性高于女性,死亡儿童血中乙醇含量的变化与死......
[期刊论文] 作者:郭鼎,肖灵昱,王洪波,鲁赫鸣,孙启富,钟岩,魏春利, 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份:1997
通过动物试验,用荧光光度法测定生物检材中氰化物浓度,研究了氰化物浓度与保存时间关系。结果表明,染毒血液离体120h内,氰化物浓度呈平缓直线上长;120h至168h之间呈指数下降,染毒肝脏检材在168h,内呈......
[期刊论文] 作者:郭鼎,王洪波,张贯石,鲁赫鸣,孙启富,钟岩,魏春丽, 来源:中国法医学杂志 年份:1996
研究了大白鼠血液和肝脏检材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对氰化物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保存168h,保存温度4℃,血液和肝脏检材中的氰化物含量变化很小;保存温度25℃,血液和肝脏险材中的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