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创新 年份:2016
鲁克俭,男,1968年生,河南平顶山人。1990年吉林大学马列部研究生班毕业,200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毕业,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7月...
[期刊论文] 作者:赵家祥,ZhaoJiaxiang, 来源:争鸣与探索 年份:2004
鲁克俭同志在2007年第4期发表的(以下简称)一文中,谈到我"把'古典古代'与'奴隶社会'划了等号",并指出"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事实上,不是我误读了马克思的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一兵,,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7
其中,鲁克俭依据西方马克思学的“最新成果”批评了该书“代译序”作者所持观点的历...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剥削理论成为西方左翼乃至自由主义主流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当代西方剥削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评析,结论是:当代西方剥削理论研究的总体走向是从...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谢林和启示》时期的恩格斯与《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并不相识,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相继提出了唯物主义自我意识哲学,体现了二人令人惊异的共同之处;另一方面,《谢林和启示...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06
组织翻译出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广松版,是张一兵推动国内“基于MEGA2的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的最新贡献。但他所写的“代译序”却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党建 年份:2002
●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全面创新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新规律和新趋势的新概括...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理论前沿 年份:2002
1980年以来 ,国内意识形态研究一直呈活跃局面。本文对国内学术界引介西方意识形态理论的情况以及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07
本文以大量的文献学事实表明:在没有充分文献学依据的情况下仅以所谓的“思想”或“文本学新思路”来轻率地否定国际马克思文献学共识,不是真正严肃的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者所...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0
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中就用了Ideologie这个德语词。拉瑞恩把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哲学阶段、历史唯物主义建构阶段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分析阶段。帕雷克...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不管是苏联学者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都没有用过“西方马克思学”的说法,“西方马克思学”完全是中国学者独创的术语。1978年~1995年中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学”的引介,...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2006
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新观点进行梳理,包括:塔克和穆尔关于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思想的讨论;卡弗等学者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那段著名的话是否代表马克思......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08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6
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主要部分形成于1845年至1846年之间,1846年其主要部分曾送交出版社,但因故没有出版。全文第一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7
介绍了2015年新出版的MEGA2/Ⅳ/5的概况,并对MEGA2/Ⅳ/5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其对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孝感师专学报 年份:1999
通过对“热寂说”及其解决方案的考察,认为“热寂说”的要害是“孤立系统必然导致无序”这一前提,而这一前提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把具体系统论的定......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08
本文基于文献学考察和文本分析,得出如下新结论: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春夏之交;第二,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直接原因是受到赫斯《论德国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8
相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唯物史观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视角重新审视唯物史观,可...
[期刊论文] 作者:鲁克俭,,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9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