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更,焦媛,刘理想,卢贺起,魏雅川,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21
介绍魏雅川主任医师提出的寻常型银屑病以“热”与“风”为始动因素,以肝肺气交失常为核心病机的疾病动态发展规律,以及在临床治疗银屑病时的常用方剂、药对和用药禁忌等。寻...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理想,李志更,卢贺起,魏雅川(指导),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20
魏雅川主要从"肝肺气交"的角度来认识此类疾病的痰瘀互结证病机,如红斑狼疮的慢性过程提...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理想,李志更,卢贺起,,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20
从痰瘀互结来论治疾病受到重视,关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痰瘀互结证病机也已有所认识.魏雅川主要从“肝肺气交”的角度来认识此类疾病的痰瘀互结证病机,如红斑狼疮的慢性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潘桂娟, 金香兰, 魏雅川, 彭锦,,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1995
论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现代意义和目标潘桂娟,金香兰,魏雅川,彭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医学所说的痰,多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而言。其中包括可...
[期刊论文] 作者:潘桂娟,金香兰,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1995
论中医痰病学术研究的现代意义和目标潘桂娟,金香兰,魏雅川,彭锦(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医学所说的痰,多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而言。其中包括可...
[会议论文] 作者:魏雅川, 来源: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学之道”学术论坛 年份:2011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理想, 赵庆, 李志更, 徐静, 李淑莉, 卢贺起,,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7
通过运用一贯煎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例1例,患者服药9个月后指骨骨质损害得到明显修复,其他临床症状也得到改善,从而取得标本兼得的临床疗效。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坤杰,魏雅川,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2006
气交是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万物的生存与变化都依赖于天地之气相交,阴阳相舍而成。哲学巨著《周易》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并阐述世界万物是通过阴阳二气交感而......
[期刊论文] 作者:卢贺起,魏雅川,,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1991
一、中药剂型研究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中药剂型研究,在中医药的整个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与中医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和发展中医药理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医药学...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 卢贺起,,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0
以紫草鳖甲四物汤为基本方,以血热、血燥为主型,再辨夹风、夹湿、血瘀、肾虚四症,配以相应的中药加减治疗银屑病患者162例,治愈率46%,总有效率89%。认为银屑病多为肝阴虚而肝阳...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 卢贺起,,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1992
痤疮是危害青年人面部美容的常见多发的皮肤病,但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尚无特效疗法。近十年来,中医和中西结合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特点有:①病...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 卢贺起,, 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4
我们通过对115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治疗观察,结合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及国内外基础研究现状,探讨该病病机和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年龄:17~37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2~2...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中医药图书情报 年份:1991
[报纸论文] 作者:魏雅川, 卢贺起,, 来源: 年份:
信息医学研究的重点是人体各层次系统界面上信息表达和传递状态。系统是根据研究的需要,人为地把一部分物体划分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这被划分出来的一部分物体称为系统,它可以是实......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200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理论有了突破性的深化,中西医的临床理论正进入有机结合阶段,临床治疗用药和药理研究的报道逐年增加,但对其理论的剖析较少,给予中医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4
我们通过对115例女性寻常性痤疮治疗观察,结合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及国内外基础研究现状,探讨该病病机和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年龄:17~37岁,平均年龄25岁.病程:2~2...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8
中医学包涵众多国学哲理,但医学毕竟是一门应用科学,所以不能仅靠哲理来完成本学科任务。追究历史,广学今理,深思本学,可以认定中医学能一如既往地发展其根基必内涵自然之数...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5
目前中医“肝”的研究多从神经介质、垂体—肾上腺轴系统和凝血机制等方面进行,这些研究推进了对中医“肝”实质的认识,但还远不足以说明中医“肝”的内容,且这些指标与“肝...
[期刊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2000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理论有了突破性的深化,中西医的临床理论正进入有机结合阶段,临床治疗用药和药理研究的报道逐年增加,但对其理论的剖析较少,给予中医理论的深...
[会议论文] 作者:魏雅川,卢贺起, 来源:第三届全国中医痰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医病因病机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本文认为土茯苓入肝脾经,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与后天之本不足,防御能力降低有关,并且易受肝气骚扰,土茯苓气味甘淡平、无毒等特点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