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魏涌标, 来源:中山大学 年份:2008
生物碱(alkaloid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阿朴菲类生物碱是异喹啉类生物碱数目较多的一类,目前已发现500多个。然而,天然存在的阿朴菲类......
[学位论文] 作者:魏涌标,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8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二位病因,也是治疗难度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是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许多缺......
[期刊论文] 作者:魏涌标,冯洁,董敏,,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2013
生物无机化学是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分支,它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学制较短、学时较紧、学生基础差和知识面窄等因素限制了在药学专业中开设生物无机化学课程。为...
[期刊论文] 作者:董敏, 覃杨, 魏涌标,,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2013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毒副反应的性质、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的新兴学科。Seminar教学法是由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董敏,高勇,魏涌标, 来源:教育现代化 年份:2020
摘要:临床药理学属于药理学与临床医学将结合的一门学科,其主要阐述的内容设计到药物的毒副作用、药物机制、药物相互作用,还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属于一门新兴学科。雨课堂作......
[期刊论文] 作者:魏涌标,叶勇,董敏, 来源:广东化工 年份:2021
基础化学是医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传统的线下单一教学方法的缺陷和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实...
[期刊论文] 作者:冯洁,王冬梅,周劲帆,魏涌标,, 来源:药物分析杂志 年份:2011
目的:测定中药两面针植物根、茎和叶中2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通过硝酸-高氯酸消解体系,有效地彻底消解样品中的有机物;而对于易挥发元素Hg、Se,则通过控制样品的消解量、...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洲, 樊兰兰, 屈啸声, 冯洁, 魏涌标,, 来源:安徽医药 年份:20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中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含量。方法采用依利特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岛津L—10A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论文] 作者:冯洁,魏涌标,刘华钢,赖茂祥,,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2012
本文对201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药学类项目指南作简要评述,从项目分类和发展方向、创新点、资助范围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提出作者观点,以期为广大药学科技工作者提供帮助,使广西......
[期刊论文] 作者:魏涌标, 王雅萱, 叶勇, 董敏, 冯洁,,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2019
《基础化学》和《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现阶段多数药学类高校开设了这两门课程,且大都是分开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建议压缩基础课的课时。要...
[期刊论文] 作者:冯洁, 魏涌标, 李雪华, 龙盛京, 赖泽锋,,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2012
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相互渗透的交叉性学科,在我国高等药学院校中肩负着中华民族药业发展的重任。在生物医学背景下的高等药学教育,特别是...
[期刊论文] 作者:王雅萱, 宋慧, 罗金荣, 李玮, 张玲玲, 魏涌标,, 来源:化学研究 年份:2019
G-四联体是抗肿瘤药物筛选的一个重要靶点.开发针对某些拓扑结构的G-四联体荧光探针对于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合成了四个方酸类花菁荧光染料即CS...
[期刊论文] 作者:黄秋洁,叶勇,魏涌标,刘华钢,韦冬迷,阮慧,, 来源:中草药 年份:2017
目的筛选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的最佳透皮促渗剂及其用量。方法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实验屏障,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建立离体经皮吸收实验方法,收集战骨提取物中柚皮素的透皮接收液,...
[期刊论文] 作者:常昂,吴尚荣,柳影,张鑫,魏涌标,李松青,刘祥军,上官棣华,, 来源:分析科学学报 年份:2016
基于新铜试剂2,9-二甲基-邻菲罗啉(NCP)对Cu^2+的高选择性,本研究以NCP为母体,设计合成了Cu^2+荧光探针2,9-二苯并噻唑-邻菲罗啉(PDBT)。该探针对Cu^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Job’s plot...
[期刊论文] 作者:黄晶晶,罗金荣,王雅萱,罗建君,闫丽,韦楠楠,董敏,叶勇,魏涌标, 来源:广州化学 年份:2022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作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氨解、亲核取代合成了9个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其结构,采用CCK8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肺癌H460、肝癌HepG2的细胞活性.结果表明,9个衍生物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