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1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蔡有兴,汪灵,张春光,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5
株洲地洼沉积型片状高岭石矿的发现THEDISCOVERYOFASEDIMENTARYTYPEFLAKYKAOLINITEDEPOSITINDIWASTRUCTURALLAYER,ZHUZHOUCOUNTY,HUNAN¥//魏洲龄...
[期刊论文] 作者:孙少华,王璐,刘顺生,魏洲龄,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1994
地洼型沉积盆地地热演化及其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孙少华,王璐,刘顺生,魏洲龄(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30013)流经地表的热流是数种热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陆地壳中两种最主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5
东亚、中亚壳体接合的形成条件甚为复杂,受所在地区长期演化所成构造背景、地幔蠕动分异作用,以及相邻壳体演化、运动三个因素控制。其中,地幔蠕动是主因。...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3
依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就体现历史特点的大地构造体制来说,可将中国的油田划分为地槽型,地台型及地洼型三种类型,以现阶段的动力环境而论,则可将中国油气区划分为地幔...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1
热能聚散交替假说是地质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解析地壳演化和运动机因的新论点。本文通过实例结合研究,经实际检验,证明这一新论点不仅可以用宏观的地热异常表征加...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年份:1996
银昆构造成矿带是亚洲巨型SN向构造成矿带-东亚-中亚壳体过渡区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①含矿的普遍性;②成矿物质的多元性;③成矿作用的多期性;④矿床的多因复成性......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4
过渡际是油气藏形成的特殊场所,原因在于过渡际中物质基础雄厚。地温场较高、储盖组合配置得当、有自成系统的油气运移通道网络以及存在多种圈闭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4
多因复成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在中国分布甚广,地洼区尤多。它是不止一次成油(气)作用的综合结果。文章在阐述文留多因复成煤成气藏及柯克亚多因复成油气藏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8
多因复成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在中国分布甚广,地洼区尤多。它是不止一次成油(气)作用的综合结果。文章在阐述文留多因复成煤成气藏及柯克亚多因复成油气藏的基础上...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4
地洼学说认为,地壳由多种构造单元所组成。任何一种构造单元都经历过若干大地构造发展阶段,每一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具有自身的成矿专属性;后一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不仅有本阶段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78
丹霞式建造是地洼阶段后期——余动期的建造类型之一。作者运用沉积建造的研究方法,对广东河源盆地北部的红层作了一定的工作,联系本区的大地构造条件,对本区的丹霞式建造进...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79
前言 ××坳陷是洞庭地洼中的次一级坳陷,呈北东延伸,属断坳或断陷盆地。盆地中地洼沉积层(包括K—Q)的厚度大于4000米。对于洞庭地洼及其邻侧的大地构造发展历史,陈国达教...
[期刊论文] 作者:汪灵,魏洲龄,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96
安乡硅土矿床赋存于地洼余动期亚构造层中,矿石主要由粉石英、伊利石和蒙脱石组成,是一个具有很好开发应用前景的大型非金属矿床。...
[期刊论文] 作者:魏洲龄,谢建华,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3
大港地区,早侏罗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地洼活动早期(J_1),本区属正单位,沉积物不发育。中期(J_2—K)建造类型自下而上为火山岩建造。砂岩、砂-泥岩建造,砂、砾岩建造及泥岩建...
[期刊论文] 作者:张琴华,魏洲龄,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1989
本文从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的角度研究了新疆西准噶尔达尔布特断裂带的形成时代,在弄清了西准噶尔三套地层层序及时代的基础上,确认该断裂带形成于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
[期刊论文] 作者:孙少华,魏洲龄,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199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包古图组的沉积环境,前人论述颇多,且普遍认为属浅海环境的沉积产物。本文采用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区包古图组的沉积环境进行较...
[期刊论文] 作者:毕华,张琴华,魏洲龄,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1994
随着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大量获得,"弧后盆地扩张"模式和"地体拼贴"模式也不能合理地解释东海盆地的演化,本文提出了东海盆地演化的一种新模式──"持续拉张-脉动挤压"模式,并探讨了......
[会议论文] 作者:孙少华,张琴华,魏洲龄, 来源:全国青年“沉积盆地分析”讨论会 年份:1989
[期刊论文] 作者:黄苏,黄瑞华,魏洲龄,秦苏保,柳天树,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1983
所论地区地洼发展阶段(中新生代)形成了近二百个地洼盆地,经研究表明,地洼余动期所成的地洼盆地具有较好的成油条件。就地洼余动期而言,有四个成油期,似以始新世晚期的成油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