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报纸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9
孔子劳动教育思想是孔子成德成人之教的重要组成,其内容主要有:以文行合一兼顾体力与脑力劳动教育;勤劳是成仁尽孝的内在德性;自谦“学而知之”,高扬勤奋好学精神。它对劳动...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美包含美丽、善、令人满意等涵义,好包括好(上声hǎo)与好(去声hào),二者均多涵主观意蕴,又不失客观意涵;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思想的规定中多主客观意涵,也不失...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2013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2009
戴震“因言明道”的治经思想来源于清代经学思想与戴震本人的哲学思想。“因言明道”可解读为:“言”即是圣人所立之说,它包括字、词、名物、典章制度四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12
戴震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德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志存闻道的德育目的;性善即有知的人性假设,因材善之的德育方法;强调不可躐等的德育过程等。戴震德育思想中对于德育社......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高校辅导员学刊 年份:2017
儒家德育人格养成方法包括启发引导主张学思结合,鼓励主体自我学习、表达及践行;慎独与内省强调主体发挥自主性,反思贤良与不良人格并予以践行等.它们源于生活、彰显主体、力...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8
儒家伦理,通过其话语表达方式所呈现出的理论形态,与当代伦理学的理论表达方式是相容的。这种有效性与相容性体现于儒家伦理话语表达的三个特征:表达的主要内容为伦理体验;基于语......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2017
从儒学衍生出来的儒家德育方法通过“以文化人”“仁之实”“仁之方”等内涵表现出浓郁的人文特性,从而倡导一种集人、文、教、养、爱、理、知、行于一的寓教于养、寓养于教...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2013
传统儒学德育内容主要表现在为道与为学两方面,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为道主要强调德育重在获得关于人伦道德的知识与能力;为学重在说明德育主要学习关于自...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4
冯友兰将道学解决人生矛盾的主张归纳为:以私为特殊,以"去私"或说"把‘私’字打破"的方式来消解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界限,求取一般与特殊的统一。这种归纳,既总结了道学最具理论...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高校部分本科专业的 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更是培养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19
戴震对儒家“仁”学进行了细致且系统的考辨。在戴震看来,“仁”合于“道”,根于“人伦日用”,合本体、准则、德性于一,表现为:形上之“生生”、人伦之“欲无私”与人伦之“...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7
以“ 成人成己” 为任的儒家始终重视人格及人格教育, 并将人格的内涵规定为:有志、 由己、 发愤与担当.其对当代德育的启示可归结为: 对人格及其包含的“ 德” 的重视, 能够弥...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儒家德育实践分为伦理化的实践与政治化的实践。儒家德育的伦理化实践发挥着和世界宗教传统同样的处世育人功能,而儒家德育的政治化实践在东方模式的古代封建体制中真实地存...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青年与社会 年份:2019
我国已经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阶段,这一阶段赋予劳动精神新的意蕴与内涵,培养大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发扬劳动精神正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文...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源了圆认为朱熹的“理”观念是日本“合理主义”形成的诱因:“无极而太极”之“理”具备道德性格,演绎出“思辨的合理主义”;基于“理在气先、理气不离”的“格物致知”生发...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8
儒家德育在中国本土表现为学堂德育、政治教化、德育民众、规范人伦、文化传承及彰显民族精神等功能;在东亚表现为政体所用、学校德育与社会伦理等功能;在欧美表现为学术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李石岑从哲学与教育两视角对人格进行了两层诠释:“表现生命”与“大意力之表征”。前者主张人格即是生命本质的真实表现,后者认定人格是大意力的现实表征,二者殊途同归于李氏生......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我国近现代思想家李石岑先生不仅为中国文化及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不懈探索。李氏对教育及教育学所作的探索与他的学问之路、...
[期刊论文] 作者:魏冰娥,,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2008
儒家伦理话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为伦理体验;其表达方式主要有语录、注经以及评述历史和时事等,表现出某种“解释学”的特征;其话语蕴涵着一种根植于“意象”思维的伦理思考方式,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