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夸父拥有地母神的特征,"夸父逐日"乃"控日巫术"仪式的言说。地母神运用自己的神力通过掌控、模拟太阳的运行轨迹,以自身的死而复生促使太阳再生,使其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年份:2015
豫北渡村火神神话以综合的文化形态存在于当下生活中,集信仰、口头叙事、社会组织为一体.在2009-2013年的“非遗”申请活动中,火神神话先被改造为水火神话,之后又被恢复为火...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3
“抓胎的”是豫北地区以塑神像为生的传统艺人,具备相应的艺术技能和师承途径.从文化记忆角度出发,“抓胎的”则为地域社会庙宇神像的专职“记忆传递者”,在庙宇重塑中担负着...
[学位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 年份:2009
射日神话是世界范围内流传的神话类型,其在斯蒂·汤普森(Stith Thompson)《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中的编号为:A716.1文化英雄射落太阳,包括两个中心母题:一、多日(月)并出;二、...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嫦娥奔月》神话的深层结构为死亡/再生=男人/女人二元对立矛盾,该结构揭示了神话表达的关键在于"死亡→再生"信仰,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两性对抗。基于女性身体的"死亡→再生"信仰,......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2010
论文初衷是对中国壮侗语族37篇射日神话进行分类,借鉴刘魁立在《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一文中的形态结构分类方法,依据“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3
以河南几个地区的火神神话为例,从赫勒的"日常生活"概念出发,运用"文化记忆"的理论视角,将地域社会中的神话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形式,来尝试探讨火神神话记忆模式的构成。"神话...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昆仑山上的“众鬼之门”和后世“阴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其“鬼门”或“阴界”之门为“树”,笔者把他们统称为“鬼门之树”。“树”之意象在此处具有怎样的象征意蕴?反......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香童”是豫北对民间信仰中灵媒类人物的统称,他们拥有“看香”、“附体”、“有眼”等各种灵异能力.其灵异能力有的为先天具备,更多则源于后天有目的的训练.“香童”以家庭...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08
从乡村走出来的鬼子,遍尝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对于大多数作家来说,未必有什么直接作用,最多提供一些经验素材,但对于鬼子来说,却很可能造就了他的世界观、致思趋向和美学风...
[期刊论文] 作者:马建华,高海珑,, 来源:铜仁学院学报 年份:2017
肇始于社会学的"社会记忆"理论,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概念,被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沿用并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迄今,可归结为四种: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皮埃尔·...
[期刊论文] 作者:高海珑,马建华, 来源: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 年份:2016
还傩愿是一种通过向神敬献牺牲而求神赐福、驱邪、庇佑的信仰仪式。贵州省松桃县世昌乡木厂村是一个傩信仰浓厚的苗族村寨,寨内傩坛师众多,各类信仰活动频繁。当地的傩愿仪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