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 年份:2003
道德与人的幸福的关系问题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即德福冲突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正义问题,是......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09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秦汉时代的西域诸民族道德生活具有强烈的唯利趋向,以生存为导向的唯利趋向是当时西域各国普遍奉行的道德原则,这种唯利趋向甚至遮蔽了...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5
作为古希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意识到了公正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德性的公正与规范的公正.这两种形式的公正之间存在着典型的辩证关系,它们互为前提,互有...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08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8
面对狂、狷人格日益泛滥的礼崩乐坏局面,为了克己复礼,孔子通过发展民间教育事业与倡导学而优则仕等方式提升中行人格或中庸人格,但其后大一统的皇权专制社会却滋生了数量更...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2013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论论证了道德是人生的至上目的,而人则是道德的工具。从数千年的道德实践看,大量存在着不道德的现象,即道德本身及其构成因素如传统道德规范、品质、舆论、事迹......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2006
在道德被理解为道德规范与德性的统一体,生活被理解为人类有目的性活动的基础上,道德生活就被规定为一切符合道德的人类有目的性活动,而其中的“符合”又具有本体论意义。道...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20
《论衡》作为王充的传世之作,以其异于主流话语而流传于世,在政治伦理思想方面,阐发了君臣民三者间的应然政治关系。主张君对臣应"佞可觉知""观心定贤";臣对君应"参政治国""...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07
秦汉时代,匈奴的道德生活在道德原则上奉行以生存为指南的功利主义原则,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风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创新方面,冒顿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方......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2
科学、艺术、道德和宗教形成整体的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或其组成部分只要相对地更能直接地或间接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要相对地更能实现或有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02
真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用性决定了人类必须获取真理.人类获取真理的途径主要有:真理的"实事求是"之路,真理的"智囊团"之路,真理的交易之路,真理的非法之路以及真理的...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东疆学刊 年份:2007
东夷在秦汉时代主要指夫余、挹娄、朝鲜、高句骊、沃沮、减、三韩等部族或政权。就道德生活而言,虽然多数国家或部族内部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公正规范,但在民族或其政权之间却普遍......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用.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价值.价值之路就是人类获取价值的途径.从是否以真理来作为价值的获取途径来看:可以分为价值的真理之...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2
人作为具有自由意志的社会存在者,从道德视域以及社会褒贬的程度看,可以将之区分为积极利他型、消极利他型、消极利己型和积极利己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6
德性是分析和认识道德人格的最为基本的因素,它不但是构成道德人格的不同侧面,而且也从不同的侧面显示并代表道德人格。王船山整个道德人格主要由天健德性、救世德性、忠孝德...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4
在中,马克思天才地发现了人同时是能动和受动的存在,这意味着人必须依靠自己的本质力量去追求、创造符合其内在尺度的对象或环境,这种符合是一种本体...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秦汉时代,对利益的追求虽然不是官方和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但从道德生活角度看,追逐利益实际上是道德生活的主色调。它不但反映在当时的生活资料之中,而且也反映在宗教崇拜活动以及当时的文学作品与社会传统之中,还体现在当时促进社会变迁的个人动机之中。在相......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杨杰,,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18
“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垂范与表征。 《诗经》中通过“诗”的艺术形式真切而周详地展现了“君子”意涵的演进过程。《周易》则秉持“天人合一”和“推天道以明人事”...
[期刊论文] 作者:高恒天, 杨杰,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22
作为《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章,《养生主》在全书中具有关键意义,它言简意赅地探讨了庄子生命伦理的多重维度,翔实而深刻地透显出庄子的生命哲学与养生艺术。概括而言,《养生主》首先从物我矛盾的困境中引申出顺中为常的总体纲领,紧接着以庖丁解牛、泽雉之养、秦失吊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