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86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载马积华同志依据苏联著名哲学家梅斯里弗钦科主编的《现代国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一书(1984年俄文版)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编写的欧美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情况的综述,供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刘家树,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2
《社会科学》1980年第五期发表的张华金、马积华两同志的文章,为了论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泉源说:“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首先是人们实践、改造的对象,然后才是认识的对象。”...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洞明,马积华, 来源:上海综合经济 年份:1996
浅议“两会”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洞明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马积华现在有一种错误说法,认为职工民主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今后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和现...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洞明;马积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4
邓小平工运思想初探张洞明,马积华邓小平同志深刻地阐述我国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运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93
对毛泽东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把重点放在他的盛年时期,即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和发展时期,从时间上说,大体包括从民主革命到建国后社会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5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空军政治学校、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列宁哲学思想讨论会,于一九...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3
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言简意阂地指出了,任何一种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生存和获得发展,必须要回答时代提出的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中国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摆脱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1989
【正】 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是研究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关键。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完全适合论”以及后来的“自动适应论”,使苏联理论界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4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特别自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把研究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同改革和新思维联系起来,使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关于人道主义 1、突出人道...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它的一体化,这个问题在哲学界是有争议的。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到历史唯物主......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7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苏联理论界就一直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近两年又有新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依据苏共二十七大的精神,深化了一些观点,摆出了一些新的提...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6
我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一、《大众...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8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奥地利发展的特点在于同实际问题,同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的迫切问题相结合。它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4
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条件下伦理道德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原则。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发掘列宁丰富广博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正确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抽象的谈人道主义。......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4
苏联出版了一套辩证法史丛书:《古代辩证法史》、《14—18世纪辩证法史》、《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马恩阶段一书作一些评价。此书由罗森塔尔主编,出版于1971年,全书分三篇,十四章,围绕马克思主义辩证......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80
怎样理解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要分阶段,我国现在处在什么阶段?对这些问题,当前在我国理论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下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长期以来,人们往往着重于它对中国民主革命客观规律的完整揭示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等方面进行研究,而这篇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它方面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87
一、社会学问题:研究对象、结构概念和方法论 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保加利亚对社会学的对象和内容展开了讨论,反映了社会学与哲学分离的自然过程。在辩论中形成两种基本观点;一派坚持认为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一的,而后者本身就是哲学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88
自苏共二十七大,特别是自八七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以来,改革已成为苏联党和人民头等重要的事情,它已不单单是一种主张,而已是一种现实。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入,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社会科学家,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马积华,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86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这种传播有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方面;一个方面是把马列主义的理论介绍到中国来;另一个方面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有的同志认为,后一方面完全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