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马炳田,,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2002
水稻(Oryza sativa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近半数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水稻年播种面积在3000万公顷以上,其中杂交稻的播种面积占50%左右,达1600多万公顷,部分省市......
[学位论文] 作者:马炳田,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文成敬,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02
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埋置于油菜土样中,从菌核内部分离到8株与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有关的真菌.经平板和盆钵筛选试验,得到对油菜菌核病有较强生物防治潜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唐家斌,马炳田,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从腐烂稻草上获得6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强拮必胜的菌株,经室内初步筛选鉴定属于水霉、类水霉,对防治稻纹枯病具有一定潜能。...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李平,等,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对多个重要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李平,等,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02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gna)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527中,通过PCR、PCR-Sou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
[期刊论文] 作者:唐家斌,马炳田,等,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02
从腐烂稻草上分离到6个对水稻纹杜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经室内初步鉴定属于木霉、类木霉,经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黄绿木霉的T3菌株抑菌率最大,为52.54%。纤维素酶活力测定试......
[期刊论文] 作者:陈德西, 马炳田, 李仕贵,, 来源:细胞生物学杂志 年份:2006
D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cycD)调控着细胞周期G1/S的转换,基本过程为CycD在外界环境刺激下积累,并与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形成有活性的激酶,促进成视网膜细......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朱祯,李平,周开达,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2003
本文报道了通过调节潮霉素和头孢霉素的使用浓度,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中提高筛选率和绿苗再生率.筛选时潮霉素使用浓度为20~30mg/L,头孢霉素为300~400mg/L;分化时潮霉素使用15...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李平,朱祯,周开达,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02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李平,周开达,朱祯,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对多个重要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
[期刊论文] 作者:文成敬,牛应泽,王迎春,马炳田,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将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52株木霉,其中黄绿木霉(T.aureoviride)25株,占总数48.1%;钩状木霉(T.hamatum...
[期刊论文] 作者:石军,王志,李仕贵,马炳田,,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8
本研究根据8对稻瘟菌毒性相关基因序列同源性设计其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分析单孢分离培养的不同地理来源的44个菌株,获得其指纹。利用18个丽江新团黑谷(LTH)单基因鉴别寄主对......
[期刊论文] 作者:文成敬,牛应泽,王迎春,马炳田,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将油菜菌核病菌 (S .sclerotiorum)之菌核作为诱饵埋入油菜土壤中 ,二个月后从菌核表面和内部分离到 5 2株木霉 ,其中黄绿木霉 (T .aureoviride) 2 5株 ,占总数 48 1% ;钩状...
[期刊论文] 作者:张甲,李仕贵,晏承兴,马炳田,,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1
川农优52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开发公司用恢复系蜀恢528与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王玲霞,李仕贵,李平,, 来源:种子 年份:2008
为明确杂交水稻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种子健康状况,采用洗涤、吸水纸保湿培养等方法检测来源于四川省的22个杂交水稻种子样品。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夹带有3.65%的以稻粒......
[期刊论文] 作者:石军,龙美西,曲广林,李仕贵,马炳田,,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年份:2006
水稻与稻瘟病菌之间的特异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论述了稻瘟病菌与水稻抗病基因间的两种互作模式,即受体-配体模式,和后来提出的“警戒模式”;对近年来的一些稻瘟病菌无毒...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王玲霞,李平,朱祯,周开达,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以质粒pCUSBK-HPT作抗虫基因供体,优良籼型恢复系蜀恢527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bk的植株.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转基因植株抗虫性得到提高.分子证据表明外...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王玲霞,李平,朱祯,周开达,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份:2003
以质粒pCUBAC-HPT作抗虫基因供体,优良光温敏核不育系612S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和sbk的植株.分子证据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蛋白活性测...
[期刊论文] 作者:马炳田,王玲霞,李平,朱祯,周开达,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4
以质粒pBUSCK-HPT作抗虫基因供体,优良籼型保持系D62B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D62A回交,获得转抗虫基因不育系。分子证据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