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5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97
论苏曼殊马以君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以文艺家姿态出现的民主革命志士。从革命的角度说,他意志坚定,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为推翻清朝统治和袁世凯帝制尽心...
[期刊论文] 作者:程中山,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9
本文旨在考辨五首被马以君及郭长海误植为黄节《蒹葭楼诗》集外之佚诗。...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1899处(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十六岁在横滨大同学校乙级就读 冯自由1928年9月13日自上海复柳亚子信:“曼殊在大同学校,对于文学,资质颇钝”。冯自由《苏曼殊之真面目》:“曼殊...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师专学报 年份:1985
族 谱 苏曼殊,名戬,号子栽(一作“子谷”),小字三郎。 《沥溪苏氏族谱》:“十八世祖:名戬,号子,字曼殊。”。苏维(马录)1928年12月18日自溪沥复柳亚子信:苏曼殊“乳名戬...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历来的研究者多认为是歌颂祖国河山和赞美风流人物的。虽经毛三次纠正,此说仍不见改。本文借助毛有关此词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的提示,从...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正】《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将顺籍文士罗复堪的一首七律误植作其同邑黄节的作品.为纠正此张冠李戴现象,借助史料,从作者、属题者、属录者的关系,题与录的情况,以及思想内容等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与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组七律唱和诗,因研究者取材与取法不同,故对其中实指长期悬而未释,聚讼纷纭。本文得出结论是:“弹铗”缘于“无以为家”,“牢骚......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作《东行别仲兄》。这首七绝发表于1914年5月日本《民国》杂志第1期,后又刊于1915年上海《南社丛刻》第13集。另收入1917年广州《天荒画集》,题为《东行别仲父》(按:仲...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毛泽东虽然反复申明他的《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 ,但研究者多囿于“好心”而没有从正面予以深析。本文通过考察本事、联系史料、对照手迹、疏理脉络 ,...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二十四岁 在上海,时与高旭(天梅)、刘师培(甲叔)来往。 曼殊1907年1月5日自上海致刘三信:“曼寓法界鼎吉里,剑公先生常来,昨曾问及长者。少甫...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毛泽东的中的"鲲鹏",历来被当作反面形象来解释,本文借助史料证明毛泽东与"鲲鹏"为"物我一体",并进而通过分析和,探讨毛...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差不多在看到关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发现梁启超致胡适信札报道的同时,我收到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苏文擢先生寄来所编纂的《梁谭玉樱居士所藏书翰图照影存》一大厚册.内...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活跃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动时期的黄节,是一个以学者暨诗人的姿态卓立于文坛上的人物.对这个人物,人们都普遍肯定他在学术界和教育界中的贡献,而于他的思想、他的诗作,...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1988
【正】 最近,读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资料》第10辑所载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的书信,对其中《章太炎致鲁迅、周作人》的一封,只署年日,而于“月”前打上个“×”...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1月初(壬子十一月下旬),在安徽安庆高等学堂任教。曼殊1913年1月2日自安庆复邓庆初信:“抵皖不觉三周,一切甚适,惟腹内常痛。现寓高等(此间大学名义已取消)。英每周工课,托沈...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二十五岁 1月2日(丁未十一月二十九日),自东京转去崎。 曼殊1908年1月2日自日本复刘三信:“别来匪夕不思,今旅次长崎。……昨日为阳历元旦。...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曼殊1910年6月8日自爪哇致高天梅信:“昨岁自江户归国,拟于桂花香里,趋叩高斋,而竟不果”。柳亚子《苏和尚杂谈·曼殊和我的关系》:1909年9月,“我到上海,时曼殊正...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顺德近代著名诗人黄节也填词,向少人知.通过对《黄节诗集》所辑录到的三首词的分析,展现词的立意超卓和表意新颖,并与古今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证明黄节的词不亚于他的部分诗,...
[期刊论文] 作者:马以君, 来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对毛泽东《贺新郎·别友》的写赠对象,学界一直认为是杨开慧。笔者经某些启示,力证是陶毅。随着对写赠对象认识的更易,写作时地和所写内容就有重新考析的必要。为充分展示作......
相关搜索: